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地方频道 > 贵州 > 正文
   
 
小茶叶大带动 贵州贫困村农村因茶蝶变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4-14 16: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采茶三五斤,卖得几百元,回家老小笑开颜”,47岁的田坝村村民曾祥刚一边在茶园里采茶,一边高兴的唱起了山歌。

  让曾祥刚高兴的是采下的茶叶将直接被村里的合作社收购,不但方便省事,而且价格比自己卖到市场上还要高,“家里的6亩地全部种上了茶叶,年初的茶青就能卖4万多元”。

  田坝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多山少水,十年九旱,曾经种植传统农作物的田坝村一度是凤冈县最穷的地方,“有女不嫁干田坝,三天两头吃荞粑”,一句自嘲的民谣曾是这里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图为田坝村村民采摘明前茶情景 王林成 摄

  “种一亩茶叶的收入抵得上种五亩粮食,收入是村民改种茶叶的直接动力。”田坝村茶叶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申德礼说。上世纪90年代,申德礼弃政从商,回到田坝村谋划茶叶种植,带领乡亲致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田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2212户,10832人,每家每户都有茶叶种植,人均茶叶种植面积2.7亩,2016年田坝村人均纯收入12000元,远超余庆县8000元的平均水平,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万里村的发展只是凤冈县的一个缩影,据凤岗县茶叶发展中心主任汪孝涛介绍,凤冈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50万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70个村居,2016年凤冈茶叶产量达3.5万吨,产值25亿元,综合产值46亿元,因茶脱贫农户达1.5万户,茶农人均纯收入比未种茶之前增收1500元以上。

  和田坝村一样,余庆县花山苗族乡的万里村隔山门组也通过茶叶种植走上了脱贫之路。

  “一上隔山门,稀饭几大盆,两边起波浪,中间饿死人”,隔山门村民组周边环山,从山下到村寨短短20分钟的车程,“大弯11处,小弯不计数”,山高涧深,坡陡弯急,交通极其不便,加上没有产业支撑,隔山门一度成了贫困的代名词。

  2013年隔山门组开始推广茶叶种植,短短4年的时间,发展形成了2000亩规模的茶叶种植基地,原来种烤烟、玉米的土地如今成了漂亮的茶海,全组23户村民中13户村民开上了私家车,2016年,隔山门村民组的茶叶种植基地仅明前茶产值就达到500万元。

  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的湄潭县核桃坝更是因茶致富的典型。

  曾经的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核桃坝几大湾,十年倒有九年干,顿顿红苕苞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通过发展茶产业,如今的核桃坝有茶园面积12000余亩,人均茶园面积3.5亩,2016年核桃坝村茶叶总产值2.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0元,被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小康村”。

  贵州作为中国绿茶主产区,茶叶种植面积居中国第一,目前,贵州全省有茶农137万户,茶叶专业合作社1424个,50个贫困县中有26个茶叶主产县,934个贫困乡镇中有435个产茶乡镇,茶产业在山区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到“十三五”期末,贵州将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6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5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40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2000元。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茶叶,带动,贵州,贫困村,农村,因茶,蝶变,采茶,三五,卖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商家广告
  商家广告
  图文资讯
  实时热点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