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在《了不起的姐姐》节目中回忆童年生活,她说“自己从小生活在比较体系里”,这一观点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社会比较无处不在。我们如何对自己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如何了解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些都需要借助社会比较来完成。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比较而进行的。比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效果。

1.产生评价
我们在认识自己时会把自己和他人进行对比,当别人个子高时会觉得自己矮、当别人迟钝时就会觉得自己敏捷、当别人冷漠时就会觉得自己热情。
不仅仅是在自我评价时会借助社会比较,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也会进行比较。在同一个班级里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也会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同一个家庭里有乖巧懂事的孩子也会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对人们的评价之所以有这样两极的区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将他们进行了比较。

2.自我发展
通过进行比较,尤其是与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比较即“上行比较“,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奋斗、力争上游,实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我们通过与比自己优秀的群体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树立榜样,还可以获得一些向前发展的方法和技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3.带来烦恼
比较对人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 “大鱼小池塘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发现学习能力相同的学生,当他们与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比较时自我评价会升高,但是当他们与成绩更好的学生进行比较时,对自我的评价会降低,甚至会导致自尊水平的下降。

当我们在“向上比”时不仅会比较结果,也会比较努力的过程,如果我们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相应的回报却比别人少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比如不公平感、落差感、自卑感、嫉妒等。如果一直将自己困在这些消极情绪中,社会比较就会变成枷锁,让生活变得沉重和压抑。 而一味的“向下比”也是一种自我麻醉,虽然能够让我们的情绪得到暂时的提升,但是可能会致使我们安于享乐、不思进取。

4.双刃剑
社会比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恰当的运用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而不恰当的使用则会让自己陷入盲目攀比、自卑和嫉妒等陷阱中。

5.走出舒适区
经常进行“下行比较“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幸福感,即他们经常拿自己和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我们不必为了这种”下行比较“而羞愧,这也是人们为自我服务的一种心理,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更愉快、更轻松,从而走出自己的节奏。但是想要持续进步就需要我们适时的走出舒适区,去尝试一些通过努力依然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止步不前。

6.问心无愧就好
经常使用上行的社会比较的人都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他们总是追求完美,希望在群体中出类拔萃。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不一样的限定精彩,我们可以追求尽善尽美,但是不一定要事事都做得比他人出色,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问心无愧便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