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9件作品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包括锣鼓书《房东来了》、苏州弹词开篇《心声》、舞蹈《古井趣事》、沪剧小戏《假币真情》、情景表演唱《捧一把月光》、器乐重奏《海上·云梦》、音乐小品《无障“爱”》、广场舞《一起跳舞吧》与合唱《从站牌到站台》,入围比例再创新高。除广场舞与合唱已于9月完成先期评选外,10月12日—19日,168名来自上海的演职人员携7件作品相继赴成都、重庆参与决赛,争夺群文领域的最高荣誉。
“之前奉贤曲艺4次止步于复赛,如今终于站上决赛的舞台,我们花了很大力气。”锣鼓书《房东来了》作品辅导兼作曲、奉贤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徐思燕感叹。作为流行于奉贤、浦东一带的传统曲艺,锣鼓书的最大特点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从一开始,他就定下两条准则,演出时讲好上海奉贤的东乡话,以东乡调为主要曲调。得知进入决赛后,大家就一直在修改、打磨、提升。“改内容、改妆造,又借鉴了《乱鸡啼》的音律格式,突出锣鼓书唱、念的特点。”徐思燕说。
在上海的决赛团队里,苏州弹词开篇《心声》是平均年龄最小的一支团队。9位小演员全来自或毕业于嘉定区望新小学,其中5位刚升入初中。《心声》以评弹方式讲述孩子们“双休比平日忙”“回家作业像小山”等心里话。从巡演到现在,辅导老师周红又改动了好几处地方。“本来《心声》说的是‘学生是脚,教育是鞋’。但现在我们加了一段‘削足适履’,在结尾接了一句,‘爸爸、妈妈、老师,你们的心,疼吗?’加进去后,第一次听就很感动。”
“学校90%都是随迁子女,通过馆校合作,我们从2015年开始创立‘新梅雅韵’评弹社,当年12月第一支曲子诞生。10年,我们终于走到了群星奖决赛。”望新小学副校长陆慧说,这次参赛,学生们的学业也没落下,早饭后先在酒店写作业,再出发去排练。“入围群星奖决赛,给嘉定培育青少年曲艺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是对探索青少年美育路径的一次肯定。”嘉定区文化馆馆长田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