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创新推出“三小三大”工作法,将政治引领、能力提升、实践转化贯穿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2025年以来,全县已开展集中学习研讨230余场、组织现场教学180余场,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超3万件,让党员教育成为锻造高素质队伍、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力源”。
小主题承载大使命。蒙城县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党员教育的“定盘星”,把宏大理论转化为贴近基层的“小切口”主题。紧扣中央精神与县域“农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目标,每年围绕“乡村振兴怎么干”“基层治理怎么办”“服务群众怎么优”等核心议题,构建主题党日“1+X”模式——即明确1个核心政治主题,搭配若干项贴合实际的培训内容。
为让理论“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蒙城县推行“领导干部带头讲政策、党校教师专题讲理论、模范典型现场讲经验”的三维授课体系,用“乡土话”解读政策,用“身边事”阐释理论。同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同上一堂课”中创新设置“理论微测试”“观点微讨论”互动环节,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国之大者”。
小课堂汇聚大资源。打破传统培训“一室一地”的局限,蒙城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全方位、广覆盖”的党员教育立体矩阵。线上端,精心运营“蒙城先锋网”“蒙城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安徽党员大课堂”“红色影视播放季”等学习活动,制作《乡村“治”农村美》等党课视频58个,线上日均点击量超5000人次,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年老党员“学习难”问题。
线下端,在全县299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立“田间课堂”“车间课堂”“庭院课堂”,邀请农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讲师”,把课堂直接搬到智慧菌菇农业产业园、肉牛加工产业园等产业一线。截至目前,已培育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复合型”党员骨干200余名,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此外,蒙城县还构建“党史寻源—党章立本—信念铸魂—美德润身—党纪守戒”的党性锤炼流程,依托蒙城烈士陵园、板桥集战斗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2025年以来,已组织党性教育37次,覆盖党员4.5万余人次,让党员在红色熏陶中筑牢信仰之基。
小实践推动大提升。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蒙城县建立“课堂+实践”闭环机制,推动党员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依托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内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兴旺村(社区),分类型设立26个党性教育和实践能力提升现场教学点;组建28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等服务。
针对不同群体党员需求,蒙城县推出“定制化”实践项目,在农村领域,推行“党员+联农带农”模式,带动200家经营主体、3万农户种植蔬菜40万亩,助力蒙城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产业领域,开展“党员+企业发展”专题行动,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培训,推动6家企业突破生产瓶颈,引导近万名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返乡创业就业,转化落地项目816个、带动就业8000余人;在政务服务领域,实施“党员+服务效能”提升工程,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44个,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总时限压缩68%,企业群众平均跑动次数减少94%。“老书记工作室”“地头见工作法”等一批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也随之落地生根。
下一步,蒙城县将继续深化党员教育模式创新,持续完善“理论+实践+服务”培训体系,让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富活力、更见实效,为建设现代化美好蒙城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