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未来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创新极”构筑北京未来产业高地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5-03-24 08:59  来源:网络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卡点”,一批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标志性成果涌现,创建31个创新平台,打造了产业全周期资本体系……3月21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5年北京市未来产业发展专场上,北京亮出未来产业发展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计划,未来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锻造全链条硬核平台

  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在京发布,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上市,北京量子院团队创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速率世界纪录,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国内民企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在北京,一个个关于“未来”的想象已相继走进现实。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顾瑾栩介绍,北京市级层面围绕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构建了“1+20+N”政策体系,已在6G、脑机接口、新型储能等15个领域推出38项精准政策措施,不断开辟原子级制造等新的领域。与此同时,围绕未来产业从孕育到壮大、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发展轨迹,北京已在17个领域创建31个创新平台,2024年以来,在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布局重大平台,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部市共建,并围绕人工智能、光电子等领域建设了10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资本“血液”。北京打造了“政府资金引导+基金领航+金融护航”的产业全周期资本体系,截至2025年3月中旬,8只新设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已支持84个未来产业项目,占已出资项目的56%。

  未来产业集聚版图不断扩大

  未来产业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放眼全市,北京的未来产业布局地图是何种面貌?

  据悉,北京未来产业发展按照2个主要产业发展区和若干其他区的“2+N”模式进行产业布局,鼓励良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目前已形成一些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区: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300家,是全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的主要引擎;经开区建成“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大街”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石景山区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创造百万人次纪录,大兴区国际氢能示范区贯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房山区打造北京新型储能示范区,昌平“两谷一园”汇聚70余家能源科创巨头……一个个“创新极”正不断构筑起北京未来产业的创新高地。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海淀区在未来产业六大领域均有布局,涵盖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等多个细分方向。其中,海淀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全栈产业链布局,备案大模型数量占全市七成,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在具身智能领域集聚企业数量占全市40%;商业航天领域在轨运营卫星近百颗,占全国近三分之一;量子信息领域建成全国首家量子孵化器和全市首个量子产业园。“海淀的未来产业正展现出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之态。”她说。

  作为首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石景山区则依托特色工业遗存,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石景山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文化表示,石景山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中充分结合了资源禀赋,以未来制造产业为例,石景山正以首钢冬奥广场和首特钢园区为核心,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搭建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遥操作训练场,推动优质资源集聚。

  未来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强化重点细分方向前瞻布局与科研攻关。具体而言,北京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架构、算法创新突破,在重点领域取得标志性进展,开展类脑计算、光电计算等颠覆性技术路线布局,推动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等产品的设计研发。持续推动超宽禁带半导体和超导材料底层技术攻关,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边研发边转化,谋划产业化推进工作。同时,北京将前瞻布局AI+聚变等技术攻关,加快高温超导磁体、铁基超导材料等重大成果转化落地。

  未来产业是前沿技术驱动、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产业,既需要原始创新技术的突破,也需要市场的牵引、验证。顾瑾栩介绍,2025年,北京将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实施上百项工作要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标志性成果、强化应用场景创新,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例如,在未来信息领域,北京将推进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北京6G实验室。在未来健康领域,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不同赛道技术攻关和临床验证,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创制和场景应用,推进平谷区、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在未来制造领域,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规范完善自动驾驶制度体系等。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未来,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创新极,构筑,北京,产业,高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襄宜高速南漳九集段土建工作全面启动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 60场平行论坛共话科技热点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