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指的是生肖兔、指的是生肖牛、指的是生肖蛇。
长生不死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生肖兔、牛、蛇、鼠、鸡、虎。
"长生不死"一词在道教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哲学内涵。根据《道德经》第七章的记载:"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里的"长生"指的是一种超越个体生死的永恒状态,是与道合一后的境界。老子认为,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正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因此能够长生不老。
在道教思想中,“长生不死"包含两个层面:肉体上的长生和精神上的不死。肉体上的长生是指通过道家的修炼方法延长生命,达到尽其"天年”(一般认为人的自然寿命为120-180岁)并进一步延续;精神上的不死则是通过性命双修,使精神融入宇宙的永恒运行之中,实现"生道合一,长生久视"的境界。
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迷恋于这样一个观念,即认为达到长生不老是可能的。这种观念对科学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文化就显现出一种重人性而非神性的思想特征。这种人文的观念,最早反映在《尚书·洪范》中:"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把追求人生的幸福同长寿、健康、安宁、道德紧密相联。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长生不死的故事和人物。《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听信一些方士"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的鼓惑,“乃复东至海”,以"望冀遇蓬莱"。所希望见到的"蓬莱"仙山在山东海边没有"遇"到,其"并海"(并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着海边一直来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
秦始皇曾坐着船环绕山东半岛,在那里他一直流连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听说在渤海湾里有三座仙山,叫蓬莱、方丈、瀛洲。在三座仙山上居住着三个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告诉秦始皇这个神奇故事的人叫徐福,他是当地的一个方士,听说他曾经亲眼看到过这三座仙山。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就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带领的浩大的舰队出发了,但他在海上漂流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他所说的仙山,更不用说是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是个暴君,徐福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后依秦始皇的作风一定会被杀头,于是他就带着这千名童男童女顺水漂流到了日本。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后羿和嫦娥的。后羿向西天王母求取仙丹,嫦娥吃了飞升到月亮之上,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
牛:勤劳坚韧,代表力量
牛,作为十二生肖中的第二位,象征着勤劳与坚韧。在民俗文化中,牛常被描绘为耕耘田地的能手,寓意着勤劳致富与家业兴旺。
同时,牛在神话传说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展现了牛与人类情感的深厚联系。
牛,在中国农耕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凭借其出色的负重能力和耕作技能,牛被人们尊为勤勉敦厚、无私奉献的典范。
不仅如此,牛还被赋予了镇妖避邪、祈祷吉祥的神奇力量。
兔:温柔善良,纯洁高尚
兔,作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与卯时相配。其形态温顺可爱,毛色洁白如雪,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兔的嗅觉同样灵敏,能够察觉到微妙的变化。当兔儿轻巧地跃过草丛,那优雅的姿态与敏捷的速度无不令人惊叹。在传统文化中,兔象征着温顺、聪慧与机敏,成为人们心中那份纯真与美好的寄托。
兔子以其温和、安静的性情著称,被广泛视为善良与和平的象征。不仅如此,它们还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因此常被赋予生育的象征意义。在古代传说中,玉兔捣药与月宫、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紧密相连,使得“兔”这一形象不仅与月神紧密相关,更承载着吐春开物、丰衣足食等美好的吉祥寓意。
蛇:智慧灵动,神秘莫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与人们的出生年份紧密相关,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蛇,作为其中的一员,同样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神秘、智慧与力量,是众多传说和故事中的关键角色。无论是古老的神话,还是民间流传的谚语,蛇的形象都显得既神秘莫测又引人入胜。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伏羲与女娲被描绘为人首蛇身的神祇。尽管蛇的形象有时会令人感到敬畏,但它的象征意义却包含了积极的元素。蛇被视为幸运、吉祥和神圣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是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标志,象征着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幸福的期盼。此外,蛇还是长寿、生殖和财富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延续和物质富足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