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是我们党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鲜活的字眼,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这一命题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是片面发展的现代化,而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闭幕会发表的讲话中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阐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从提出中国梦的命题,到作出实现中国梦的解答,这当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靠多种举措和长期的奋斗来完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现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提出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来实现中国梦,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变的逻辑在于系统观念。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一系统来看,蕴含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全面推进五个文明建设、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内容;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来看,蕴含着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元素,两者都体现了系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提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所谓系统观念,就是从总体性的角度看待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层次、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从这些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中认识事物、把握规律,进而从总体上实现事物结构和功能的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为我们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从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是以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动现代化。具体而言,在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秉持现代法治思维,系统谋划、战略布局,守正创新、辩证施策,全面协调推动现代化。
如何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真意涵,深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基础与哲学基础,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可清楚感知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特质。二是坚持以系统观念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需要协调处理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若干重大关系,尤其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三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奋斗目标与战略安排,善于运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熔铸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