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开年即召开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两会,敲定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施工图”。
开年关系全年,起势映照走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文山州各地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以赴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传递出干字当头的冲劲和信心。
观察开局之年的文山,“产业”“旅居”“民生”等关键词跃然眼前。在气象万千的发展图景里,文山正向着目标奋跃而上。
产业 绿色铝谷势头强劲
GDP同比增长6%,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文山2024年“成绩单”颇为亮眼。
工业是文山经济突出表现的重要支撑力。去年,文山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位居全省第一。
在工业版图中,“中国绿色铝谷”的文山回响落子有声。
近年来,文山州依托云南丰富的绿色水电资源,抢抓国家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以绿色铝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全州建成电解铝产能343万吨,占全省的一半、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成为全国产能最大的州(市)、“北铝南移”的标志区。
围绕铝水100%就地转化和铝材100%精深加工目标,全州建立以魏桥、中铝、神火等企业为龙头,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再生铝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全州上下游企业34户。
2024年,文山铝产业势头强劲,成立全省首家铝业协会,鸿邦铝合金等4个项目先后建成投产,电解铝和铝合金产能产量居全省第一,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大关。

富宁产业园区
“坚定打造‘中国绿色铝谷’。”今年文山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聚焦绿色铝综合产值实现1000亿元目标,加快绿色铝精深加工项目建成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建筑铝材、终端消费品“三个百万吨级”绿色铝加工集群,推动绿色铝全产业链发展,合金化率达到70%以上,度电产值达到2.5元以上。
【镜头】
近期,铝价带来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年关渐近,富宁产业园区内一家家铝企生产“拉满弓”。截至目前,该园区已成功落地20家企业的27个项目。预计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48%和30%。“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精深加工和再生铝领域,精准发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努力争取到2025年迈向500亿元新台阶,2030年成功步入千亿级工业园区行列,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园区党工委负责人信心满满。
旅居 新动能蓄势出圈
除了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康养旅游等具有文山特色的比较优势产业,或潜心“老树开新芽”,或蓄势出新出圈。
省委提出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文山州大有可为。文山集海拔相对高、纬度相对低、降雨相对多“三个相对”特点于一身,北回归线横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既宜人又养人的最佳区域之一,成为理想的旅居康养目的地。
“坚定打造‘世界的世外桃源’。”基于此目标,今年文山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打响“世外桃源·好在文山”旅游品牌,加快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边境旅游、创成麻栗坡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
以“旅居云南”文山实践为突破口,文山加速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将突出康养特色,加快布局健康服务,深度挖掘文山气候、中药材、民医民药、餐饮、温泉等康养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健康影响,编制康养手册,为游客、经营主体康养旅居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完善三七中药材康养旅游产业链;加快区域医疗中心、重点专科等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名医、名药布局区域性的康养体验点,入驻全州旅居村、旅居项目,推动“康养+医疗+旅居”融合发展,让康养旅居成为文山旅游发展的引爆点。
【镜头】
2024年12月,能容纳近300人入住的砚山康养中心养生院建设项目试运营,该中心依托砚山县中医医院医疗资源,将医疗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致力打造集居家养老、慢病管理、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家庭式养老服务模式。“面向全国,构建区域康养服务生态圈。”砚山县中医医院院长谢树碧介绍,该项目配备专业康养服务团队,汇聚了一批中医专家、康复理疗师、营养师、美容师及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医护队伍。
民生 一枝一叶总关情
发展为了人民。2024年,文山州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4.1%。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4万人次,建成零工市场10个,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55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去年,文山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52.16万人,实现务工收入193.75亿元。
2024年文山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加强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挂钩帮扶,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针对性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建立更紧密更稳定更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力争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以上,推动更多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积极打造文山特色就业“幸福里”社区,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建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更多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马关县南山幸福社区群众在就业帮扶车间实现就业。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2024年,文山州关爱“一老一小”有形有感有效,困难留守老人、困境儿童实现监护关爱全覆盖,13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7.1万名18岁以下少年儿童纳入社会救助保障,建成运营老年幸福食堂18个,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特困老人100%集中供养,“希望澡堂”“少年儿童之家”“一乡镇一游泳池”等举措让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心做优“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和儿童友好社区,推进62个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普惠性和高品质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依、幼有善育。
【镜头】
自去年全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推进以来,广南县立足县城鞋服片区和乡镇资产资源,聚焦全县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反向招商,以鞋服加工、电子配件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促成卓越服饰等66家“小商”落地广南,新增就业岗位1930个。同时,挖潜力盘活存量,挖掘现有企业、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增量,推动源丰泰鞋业等原有16个就业帮扶车间实施扩容增岗,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
麻栗坡:口岸经济活力迸发
1月13日,在天保口岸国际货场,一辆辆满载东南亚新鲜水果的货车从越南跨江而来;一车车装满冬早蔬菜的车辆整装待发,即将发往东南亚各地。
“去年8月以来,随着天保口岸国际货场启用,货运日吞吐量从150辆次跃升至1500辆次,增长了10倍。”边合区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朝文介绍,国际货场启用后,天保口岸实现了一般贸易和互市贸易“两场合一”和全流程智慧化查验。同时设有运抵直达,进出口通关流线分开运行,通关更加高效便利,叠加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优化升级,口岸经济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2024年1至11月,天保口岸进出口贸易总值27.65亿元,同比增长19.72%。
在天保口岸越南街越岸食品店,负责人刘俊忙得脚不沾地,“就要过春节了,我已经备了200多万元的货,现在口岸人气旺、游客多,货得备足。”刘俊在天保口岸从事越南特产批发零售已有10多年,从仅有80平方米的两家小店扩展到4600平方米的卖场,生意越做越红火。
“2024年以来,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向好、物流更加通畅、口岸货物储存和集散能力大大提高,公司业务量持续增长。还经常有职能部门送政策送优惠上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帮助。”麻栗坡茂盛边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金佳佳切身感受到口岸贸易向优、产业向新。
“企业落地后,我们通过天保口岸进出口商会主动搜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优化结构、扩大规模。”边合区管委会产业发展科科长张权明介绍,去年,为解决水果在口岸停留时间过长问题,边合区联合海关对鲜榴梿、鲜火龙果、鲜荔枝等鲜活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提升鲜果检验效率,有效保障了进口水果管得住、通得快。
2024年,天保口岸建立跨境运抵直通协调机制,去年以来保障了西畴兴街糖厂进口越南甘蔗、文山意德公司出口电子元件、丘北县云南南方灰石材有限公司出口大理石板材跨境运输运抵直通,每车货物为企业降低成本2000元至3000元,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以园区聚产业,依口岸兴产业。2024年以来,麻栗坡县持续优化升级边民互市交易方式,通过“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不断提高互市商品附加值,推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边民增收、边境富裕。“从以前的整进散出到现在的整进整出落地加工,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边民的交易成本、采购成本,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天保镇口岸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荣云说。
2024年以来,麻栗坡县全面推广“边民互市+集体经济”,累计组建边民小组65个,备案边民5500人,成立边民合作社8个,探索试行“532”利益分配模式,合作社与“六乡(镇)两农场”40个村委会(社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1至11月,完成边民互市贸易货值19.79亿元,边民实现纯收入1200万元,人均纯增收2000余元。累计引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12户(12月新增备案企业1户),实现加工产值近1亿元。
密切人文交流 增进中越友谊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麻栗坡县八布乡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当地群众和越南义顺社、东外、八大山、高马白的边民们齐聚一堂,写春联、剪窗花、制作灯笼、包饺子、搓汤圆……共同的习俗传递着中越边民友好相处的美好情谊,拉近了两国群众的心。
中越建交75周年之际,文山州举办了“文山·睦邻”2025年中越人文交流暨边民大联欢系列活动,中越边民以歌会友、以舞传情,共迎春节;青年代表们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走进媒体,把在文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带回家乡,友谊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文山与越南河江省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相知相惜、亲近融合的深厚情谊。2024年,文山与越南河江等地持续开展党政互访、文化交流、民间交往活动,双方累计成功缔结7对国际友好城市、35对友好乡镇、7对友好村寨,双方党政代表团、文艺代表团、青少年、工商界人士友好往来,书写着中越人民友谊的新故事。
2024年11月,在麻栗坡县天保口岸,43名中国骑手、14名越南骑手从天保口岸出发,开启了彼此的跨境骑行。穿行在县城,越南骑手尚氏云英感受到了别样的风土人情:“很开心能参加这次活动,这里的山水很美,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
过去一年,文山州与越南河江等地在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就像蜿蜒流淌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中越友好交往的奔涌长河。
“越南和中国都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唤起共鸣,更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了解。”在去年4月30日举办的中国马关中越民歌会上,越南河江省箐门县文化信息局副局长严春芳带领当地文艺代表团,带来了当地特色瑶家小调,与丘北壮族民歌队、富宁坡芽情歌合唱队、越南河江省黄树皮县拉基族民歌队在歌声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文山州把“花山节”等民族节日作为文山独具特色的民间外交重要项目,共同打造了中越花山节、“文山·睦邻”民间外交品牌。沿边县、乡(镇)、村(社区)及各涉外部门以民族节庆、商贸交易、边民往来等为载体,开展民间交往活动30余场,成功举办2024中越(文山)“同饮一江水·共谋大发展”春节系列活动以及中越民歌会、国门“村晚”文化交流、2024年“中越睦邻友好”中医药培训班、“山水相依情相牵·同心携手共前行”中越国际友好乡镇友好村交流等活动,增进双方友谊,促进民心相通。
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来在青年。2024年以来,一批又一批越南中学生及青年们来到文山,在“书香连中越 共祝友谊长”中越边境阅读分享交流、中国(云南)·越南(河江)第二届少数民族体育交流赛、中国文山—越南河江“小小旅游推介官”夏令营等活动中,深度体验特色民俗、开展体育竞技、感受中国文化。“组织面向两国青少年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国外青少年走近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两国友谊才能在年轻一辈中不断延续。”麻栗坡县外事办主任潘远彰说。
一场场文化相融的活动、一次次相知相亲的交流,垒砌起中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中越情谊扎根人民心间、代代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