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讯 (记者 刘明臣 ) 7月2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代瓷器收藏仪式”,卢钧窑作品展览同期开幕。
中国自古是陶瓷大国,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中国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中国文化也随之输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薪火未断的各大传统窑系也在一系列国家用瓷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得到复兴。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文化的复兴,经过诸多专家学者和几代陶瓷艺人的潜心钻研和不断探索,各传统名窑制瓷工艺得到了很好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日用瓷也由最初的来样代工,发展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设计,无论在品质和设计上,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吕章申馆长致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作为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博物馆是造就我国新时期陶瓷大师的服务平台,希望此次收藏和展览能激励各窑口工艺师们在技艺上更上层楼,带动我国民族陶瓷品牌走向世界。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让广大观众得到陶瓷艺术美的享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陶瓷艺术民族品牌的自信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张守智教授致辞
“陶器为全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国独有”,已过耄耋之年的张守智教授依然记得1959年10月1日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时,他看到的这句话,这句话让他记忆深刻,受益良多。

卢钧窑第六代传人卢三先生致辞
河南卢钧窑第六代传人卢三,代表此次入选国博的钧窑、汝窑、定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卢钧窑六个窑口,进行汇报和发言,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是国家级的平台、也是我们每一个陶瓷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它聚集了我们民族文化每一个时代的优秀精华,承载和见证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延续,记录着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上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此次来到这里,我们都是怀着朝圣者的心情,满怀敬畏之心来瞻仰国博中每一件伟大的文明精华作品。

国家博物馆授予卢钧窑第六代传承人卢三先生和卢钧窑第七代传承人卢鹏飞先生收藏证书

国家博物馆此次永藏卢钧窑“观音瓶”、“葫芦瓶”、“三羊尊”等作品
卢钧窑,是拥有130多年历史的家族式传承窑口。130多年以来,卢钧窑曾三次挽救中国钧瓷,并制定钧瓷行业技术体系;卢钧窑始终铭记祖先遗训:坚持追求瓷道纯粹美学以及高古雅致艺术风格。作为清皇室御用窑口,卢钧窑也是目前惟一在产的古窑瓷,故业内流传“谈钧瓷离不开卢钧,说钧瓷绕不开卢家”之说。卢钧工艺以及卢钧窑堪称中国钧瓷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也是最广为使用和模仿的珍稀名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