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天阅媒体 > 娱乐 > 正文
   
 
一曲《桐城歌》 千人万人和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8-30 17:34  责任编辑:惜阳
 
 

     由桐城市委市政府投资拍摄、著名央视导演孟丹和严霞创意并执导、著名歌唱家斯兰演绎的音乐电视《桐城歌》MTV,于今日在央视音乐频道(CCTV15)播出。具体时间:11:26,13:50,18:54。敬请欣赏!

著名歌唱家斯兰(桐城歌)

  桐城歌源于安徽桐城,历史悠久。桐城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民谣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既是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来自民间,原汁原味,是俗曲之瑰宝,民间文学之奇葩。它是人们在劳动中直接抒发出对生活的态度、追求和热爱。人们比喻桐城歌象山花一样芬芳、茶香一样清郁。

一条龙眠河,滚滚荡清波,一曲桐城歌,流在人心窝...(央视拍摄桐城歌MTV)

  桐城在春秋战国时为桐国,地处吴国与楚国的交界,明清时期是我国重要文化繁荣区域。桐城歌在明代称之为“桐城时兴歌”,就广为流传。桐城歌是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桐城歌不仅是延绵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作家生长生活的人文土壤,也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基因。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还将桐城歌的音乐元素引入到黄梅戏唱腔中。所以,桐城歌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的文化现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策划:洪放 张志鸿)

  桐城歌的体式是七言五句式。桐城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委婉动听的曲调为主要艺术特色。曲调好听,文辞也优美,是好音乐,也是好文学。历史上“桐城派”名人如方以智、钱澄之、刘大魁等,都用民歌节调进行文学创作,诗中多以“竹枝”、山歌言地方风俗和爱情。

《桐城歌》的作曲者王志信先生与歌唱家斯兰

  桐城歌传承有序、生机勃发。以桐城市文化馆、桐城文联叶濒同志为代表的数十位民间文艺工作者,早年深入基层搜集整理出版了《桐城歌谣》和《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桐城歌演唱的形式,今天从乡野搬上舞台并走进了中小学生课堂,成为青少年传统教育和道德熏陶的教材。2011年桐城歌-《哑谜歌》荣登央视“星光大道”栏目,赢得喝彩,深受观众喜爱。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艺术瑰宝,桐城市文化馆2015年6月9日邀请了著名词曲作家刘麟、王志信先生和著名桐城籍的歌唱家斯兰亲临桐城,进行了新桐城歌的创作采风。倾听民间艺人的演唱,追述“桐城歌”历史故事…美丽的龙眠山水,也为艺术家激起了创作的情感浪花。最后,他们用精炼的文字和地方特色音乐,诠释、丰富了“桐城歌”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带给人心灵的启迪和艺术享受。尤其是歌唱家斯兰,她那娴熟、极富个性特色的演唱和靓丽大气温婉的形象,增添了“桐城歌”的艺术感染力!

桐城街道拍摄场景

  “桐城歌”是中国古老桐城文化的血脉,是桐城人的精神家园,是桐城文化的一座富矿。刘麟、王志信、斯兰打造演绎的《桐城歌》,成为中国文都-魅力桐城 一张现代风情的文化名片。(编辑/刘哨龙)

 
 
 
审稿人:
红叶先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一曲,桐城歌,千人,万人和,人和,桐城,市委,市政府,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商家广告
  商家广告
  图文资讯
  实时热点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