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评论 > 正文
   
 
跳转广告的“是非账”并不难算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5-11-12 10:46  来源:网络
 
 

  一则引发反感的广告可能会伤害品牌形象。解决跳转广告,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持续施压、细化规范、强化执法;另一方面,淘宝等广告主也应主动负起责任。

  近日,一则“淘宝跳转广告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尽管消息真实性尚待核实,却迅速登上热搜。对常年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用户而言,这新闻虽有些突然,却并不意外——毕竟,“跳转广告”早已是网民集体吐槽的“流量梗”。

  比如有网友直言,“致所有APP的一句话:我想打开淘宝,我自己会打开。”还有用户喊话:“打开哈啰单车和高德导航的时候,淘宝你知不知道我用这两个软件都是要干正事、干急事?”这些戏谑中透着无奈的声音,说出了用户对频繁、强制跳转广告的普遍反感。

  事实上,涉及跳转广告问题的远不止淘宝。如今打开各类APP,不是跳向各大购物平台,就是被弹窗广告“围追堵截”。一些音乐、动漫等APP也被频繁点名——熄屏片刻再切回,又得再看一遍开屏广告。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影响体验,那么导航途中因广告跳转而中断,则可能直接威胁用户安全。

  用户的反感情绪可以理解。不过,把跳转广告的板子全部打在淘宝身上,可能打错了人,至少不完全对。

  要厘清责任,首先要搞清楚广告投放的机制。跳转广告通常涉及两个主体:一是淘宝这样的广告主,即“甲方”,负责花钱买广告;二是承接广告并具体展示的各类APP,也就是“乙方”,它们才是用户直接使用的载体。一般来说,淘宝等甲方购买的是广告曝光服务,至于广告如何展示,是弹出还是跳转,往往由乙方APP或其代理公司自行决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双11”等大促期间,淘宝等甲方会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但用户从外部APP“摇一摇”跳转至淘宝的行为,多源于第三方媒体受平台或商家委托所投放的开屏广告。这些广告的技术参数完全由媒体侧独立设置,甲方既未参与其技术方案的制定,也无法干预其系统运作。

  作为用户,我们理解其需要商业收入来维持运营,承接大厂广告是其中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追求收益不能没有底线。此前,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都曾出手整治“摇一摇”广告,可惜的是,接下来“滑一滑”“跳一跳”“碰一碰”们又出来了,不断试探用户底线。

  是什么让各类APP铁了心一样,对跳转广告“不离不弃”?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头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广告发布收入高达7128.8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广告总收入八成以上。当用户的每一次“误触”都能带来真金白银,平台便很难管住自己的手。

  用户的耐心在流失,平台的小动作却层出不穷。跳出“谁该打板子”的争论,想解决跳转广告,还得从根儿上找办法。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持续施压、细化规范、强化执法;另一方面,淘宝等广告主也应主动负起责任。出钱的人说话往往更有分量,广告主在投广告时,可以事先约定别用那些惹人烦的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对用户的干扰。

  一则引发反感的广告,非但达不到转化效果,反而会伤害品牌形象——这笔账,其实并不难算。相较短期的点击数据,用户的好感与品牌的声誉,才是更宝贵的长期资产。这或许正是那则“调查”传闻背后,公众最想告诉APP的一句话。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跳转,广告,是非账,不难,一则,引发,反感,广告,可能,伤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用科技打造“好房子”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