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将传统文化带入大众生活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5-07-23 09:23  来源:网络
 
 

  悠扬婉转的四川清音将天府故事娓娓道来,趣味十足的木偶戏引得掌声笑声不断,小学生的茶艺展示与大学生的古曲新唱相映成趣……近日,四川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大川寻雅——古典国风趣游市集”人气火爆。在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体验中,市民游客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

  2024年,四川大学博物馆首次推出“大川寻雅——古典国风夜游市集”活动,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百项创新案例”。“去年的活动只有1天,2000张票很快约完了,我们就知道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形式。今年的活动扩展成3天,内容更加丰富。”活动总策划冼懿纬说。

  整个活动围绕馆藏文物,用集章的方式串联拍照打卡、手工体验、非遗互动、知识问答等,引导大家逛遍全馆,深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华光再现”汉服演绎式导览以文博学生“小陶片”的视角,串起龙兴寺发掘者、蜀地工匠、粟特商人等角色,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彰显盛唐成都佛教文化昌盛。“观众跟着故事走,自然就了解了文物知识。”冼懿纬说。

  四川清音、木偶戏等非遗展演备受欢迎,银花丝掐丝等非遗技艺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匠人匠心;手工坊里,绳编、植物烫染、文物元素热缩片制作等体验项目排起长队;源自《红楼梦》的“占花令”游戏与射洪市第六小学校师生带来的茶艺互动,让不同年龄层观众都能找到乐趣。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纤上集美”非遗工坊主理人钟玮带领团队在市集开设摊位。他们带来百余件原创服饰,大方典雅的传统纹样和精细的制作工艺吸引不少人驻足。钟玮拿起一件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羊毛披肩说,团队成员常年深入西南地区乡村田野,把蜀锦、羌绣等非遗技艺从村寨作坊带回设计工坊,再转化为适合现代生活的服饰。

  “博物馆不只是静态的展示空间,还能让我们把田野考察的成果,转化成大众可触可感的文化体验。”钟玮说,团队将染织绣课程带入四川大学博物馆课堂,让更多人了解蜀地传统服饰文化。

  四川大学学生合唱团、民乐团以及博物馆演艺志愿者连续3天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国风音乐活动。除了经典曲目表演、古诗词吟唱,还融合扇舞、剑舞、茶道等形式,呈现传统艺术的多元形态。现场设有乐器体验与知识问答环节,观众可尝试弹奏古筝、琵琶,获取限定版明信片。

  这场多元文化盛宴是四川大学博物馆厚积薄发的成果。“我馆一直与四川本地非遗传承人保持密切联系,‘博物馆是展示非遗的绝佳空间’成为大家的共识。”冼懿纬说。

  活动中,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展区。他们既是市集主理人、导览表演者,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协助非遗展演、指导手工体验、引导互动游戏。

  “我们希望博物馆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在人们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冼懿纬认为,博物馆应打破边界,联动校园与社会力量,让青年创意与传统匠心碰撞,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文化传承新路径。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传统文化,带入,大众生活,悠扬,婉转,四川,清音,天府,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破局之路:千年纳西古乐遇见Z世代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康养旅居,“慢游”撬动大市场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