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地方频道 > 贵州 > 正文
   
 
贵州“舆论扶贫·助力同步小康”研讨会发言实录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8-12 15:38  来源:贵州日报
 
 

8月4日,大方县凤山乡店子村火封丫村民组夏雨涟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在这里出席由省委宣传部主办,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毕节市委宣传部、大方县委宣传部承办的“舆论扶贫·助力同步小康”研讨会,中央驻黔及省主要新闻媒体和各市州党委宣传部、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相关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张广智说,研讨会走进市州、走进乡村,很接地气,很有乡土味。“文军扶贫”行动是全省思想宣传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扶贫战略行动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实施好、推进好,确保取得更大的成效。

张广智指出,舆论先行是我们的经验,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主流媒体声音比较响亮,为脱贫攻坚鼓了劲、加了油,还需进一步深化推动,向更高的标准努力。下一步,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点:蹲点、深挖、精准。蹲点,就是蹲下来、沉下去。文军扶贫行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与我们这支队伍能否真正蹲下来、深入下去直接相关。好的作品从哪里来?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火热的生产生活。因此,必须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发现典型、剖析典型、宣传报道典型。深挖,就是要深耕细作。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和群众在一起,才能挖掘分析、解剖典型的闪光点是什么、在哪里,然后用我们手中的笔和镜头,把典型介绍给观众、听众和读者,以此感动大家,引领社会。精准,就是要讲究细节,有针对性。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发掘典型、介绍经验,还是描写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都要求我们深入深入再深入,一深入就生动,一深入就出彩。

时代责任 记录波澜壮阔的脱贫壮举

胡星

新华社贵州分社政文采访部主任

今天我们讲“文军扶贫”,同样要“看真贫”。新闻工作者只有“看真贫”,才能讲好“脱贫故事”。好的扶贫故事是靠脚走出来的。新闻工作者怎么“看真贫”,我认为唯有深化“走转改”,真正俯下身沉下去,走到贫困地区,走进贫困群众,走近帮扶干部。当前,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未来几年,全国5000多万,贵州省400多万贫困人口将陆续脱贫,见证并记录这场波澜壮阔的人类反贫困壮举,挖掘“脱贫故事”,是新闻工作者的荣幸和责任。

念红梅 

中央电视台贵州记者站站长

参观恒大的扶贫项目,带给我震撼。一个民营企业拿出这么大的财力,对一个县进行扶贫,体现了企业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仅企业应该有,我们媒体也应该有。媒体也应该是脱贫攻坚的推动者、参与者。作为中央电视台驻贵州记者,我希望实现两个目标:用5年时间去记录两个村庄,一个是异地扶贫搬迁的,一个是产业扶贫的。异地扶贫搬迁的村庄在黔东南州雷山县,今年1月启动,到6月,他们的茶叶在网上卖了。这些过程,电视台都进行记录。用记录的方式去见证“精准扶贫”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必须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去做,才不一样。第二,我希望通过和总部沟通,下一步能以记录的方式,见证贵州2020年实现小康的进程。在毕节地区选一个点,了解帮扶者怎么切断贫困根源,当地群众怎么开始他们新的生活,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张一凡

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社长

报道脱贫新闻,一是在同题报道时代,如何更出彩?上周暴雨汛情,各相关分社采写的稿件有同质化倾向。事实上,除了能跟上暴雨灾情这一落点外,如何提高二次制作能力,以更高的要求配置第二落点和扩展报道,完成一些有差异化和识别度的新闻制作过程,还需要我们思考。二是稿件精品化时代,如何拒绝以次充量?通稿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求精、求优,而不应该片面求量、求全。三是全媒体时代,全能型记者专业化操作的思考。当下是全媒体时代,要求我们的记者要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型、复合型记者。

白皓

中国青年报贵州记者站站长

几年前的脱贫报道有个共同的套路:结构上,开头一个场面描写,写如何富裕,然后讲过去多么穷,多么不开放,接着讲某单位怎么做工作,接着村子就走上了脱贫的道路。于是,我就想,我们的报道能不能跳出这种套路,能不能呈现一种更加轻松化或更具可读性的文章,能不能把视角从俯视变为平视,讲一讲村民们的内心的变化,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还有,很多报道写脱贫都讲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能不能把视角从微观到中观,看一看他们的历史?我在黔东南的报道中记了两件事:一是一个村子挨家挨户通知冲厕所,二是另一个村子早上挨家挨户通知不要喝酒。我觉得这种细节是极好的细节。我认为,要从微观着手做好报道,从微观到中观改变视野。

李丰

工人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

当前,中部省份的企业家持续不断选择在贵州投资,纷纷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我们要选一些典型。企业在贵州参与扶贫的过程中还能赚到钱,用这样的题材做一些启示性的报道,以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参与贵州扶贫开发。要做好话题类的报道,贵州需要帮助的群体中,他们的贫困大部分是因病致贫,怎么帮助他,这是一个话题。另外,我们要多写一些如何把农民变成工人的故事。农民从深山里搬出来,通过产业扶贫改变了他们的贫困现状,通过这些小人物身份的改变去折射扶贫工作,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兰义彤

贵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十三五”时期,贵阳市将把文化精准扶贫作为助推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帮助贫困群众搞好“头脑里的建设”,最终实现脱贫群众“富脑袋”与“富口袋”的统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继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守住用好各类文化阵地,以增强文化内生动力,解决好“富脑袋”问题;同时,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包括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民族工艺产品,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解决好“富口袋”问题。

郑欣

遵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遵义市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在脱贫攻坚中力求精准挂帮,做“文军”扶贫行动先进者。一是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助推脱贫攻坚。拟投资100亿元花3年时间打造“5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遵义红色文化”高端论坛,打造一个全景域长征文化体验园区,建设一个以各红色会址、遗址为主体的红色纪念体系,建设一个红军主题公园,建设一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干部学院。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文化+招商”推介活动,大实推动“文化+挂帮”扶贫计划,大力实施“文化+电商”服务平台。三是实施文化精品助推脱贫攻坚,包括建设系列精品村落,实施系列精品计划、精品项目、精品活动。

 刘睿

六盘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文军扶贫”应当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遵循扶贫工作的共性规律,同时突出“文军”的特色和优势。我认为应当从5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抓思想发动,立脱贫之志。发挥媒体个性在思想发动上做文章。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怎么看待,怎么坚定信心,贫困群众怎么样不等不靠,怎么引导他们。二是抓精准识别,夯脱贫之基。六盘水有40多万贫困人口,任务艰巨,他们缺什么,找准贫困原因,用“五定五看”的方式遍访。三是要抓组织建设,固脱贫之本;要依靠组织,把帮助变成动力,打破行政区划,建联村党委,整体规划和带动,文军在挂帮时,发挥更大的基层作用。四是抓产业规划,绘脱贫之图;做“十三五”文化产业的规划,各县区布局项目,因地制宜,文化是魂,打造品牌。五是抓项目落地,帮脱贫之实。整合宣传文化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地,帮助贫困区域,走向脱贫之路。

何云江

毕节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贵州省开展“舆论扶贫”工作,我感觉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活动和概念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传播者,更不是旁观者,我们本身就是决战贫困的主力军之一,是当之无愧的重要角色,但被我们自己忽视了。二是强化了责任。“舆论扶贫”从概念到行动,使我们身上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和过去没有强化这一意识之前,付诸行动的深度、广度、温度,肯定完全不一样。作为地方新闻宣传文化战线,地处决战贫困最前沿,如何发挥好文军扶贫行动先遣军、地方军作用,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主要要从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文化发展、典型引领等四个方面来做好工作。毕节试验区经历28年,去年40万人脱贫。全国脱贫看贵州,贵州脱贫看毕节,希望各媒体多关注毕节。

吴雁俊

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主任

贵安新区的“文军扶贫”,主要采取“三坚持、三拓展”。一是坚持大宣传理念,拓展文军队伍。一个部门承担若干部门的工作,4个乡镇加入,拓展文军队伍的范畴。二是坚持内外互动,拓展文军帮扶的内涵。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邀请中国作协张健、叶辛等作家深入采访,举行笔会,也举办了书画摄影大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被全国8大美院选定为基地挂牌,又成几大知名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这些高校选派了17名大学生到贫困村担任第一支书。三是坚持先行先试,拓展文军帮扶效应。政治部是牵头单位,支部联手,项目联建,产业联片,大半年时间非常明显。

姚东

毕节市副市长、恒大集团副总裁

今天的研讨,让我想起20多年前的故事。那时我刚走出校门,在内蒙古的一个村工作,支书带全村人民搞旅游致富,壮大了村民集体经济。我和一个记者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后来获得中国新闻奖。我有过这一段新闻缘。恒大响应号召,决定帮扶大方,3年时间拿30个亿整体帮扶,不仅出资金,更重要的是投管理、投措施,立体的帮扶。恒大参与扶贫的,全集团上下已经有30多人。市委又派了100多个干部参与。对于集团来说,不仅是30个亿,全集团都在行动。我和大家一样,有个很好的习惯,喜欢把帮扶中的故事记录下来。我们不光是帮百姓,在帮的过程中也在锻炼我们的团队。

万群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研讨会在雨中开始,喜雨绵绵,升腾三种意象:一、山无常形,水无常势。贵州十里不同天,变化万千。报道脱贫攻坚亦为同理。贵州每个村,每个镇,每个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脱贫攻坚的实际,实情,如果不能蹲下去、不能深进去,浅尝即止,是不可能真正写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来。要深刻展现脱贫攻坚的宏大进程,全景记录脱贫攻坚的如歌岁月,记者首先要有使命,有担当。胸怀大局,知行合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知晓政策,肩负职责,带着“望远镜”去穿行、观察、记录脱贫攻坚这一事关“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头等民生大事。二是上善若水,春风化雨。记者要带着感情、带着温度,用心,用情,用力记录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这伟大的历史进程,我们要用“显微镜”的去观察每个地方脱贫攻坚的举措变化,真实反映贫困群众的愿景,动真心、说真话、探实情,找典型、挖细节、讲故事。贵州日报今年5月6日起推出“脱贫攻坚最前线一来自全省50个重点贫困是的蹲点报道”,就是希望记者带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把心融入大地、融入群众,写出鲜活生动、浸润心灵的脱贫报道。三是水滴石穿,久久为功。脱贫攻坚任重道远,需要善作善成,一以贯之。贵州日报“脱贫攻坚最前线”蹲点报道,要求记者一蹲五年,持续关注。要把报道放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思考、记录和调查。记录时代风云,留存历史片段,做好样本调查,不断把报道做深做活做长做久。“文军扶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有作为。

奚晓阳

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当代贵州杂志社总编辑

今天的研讨会来到大方县凤山乡店子村,有三个“气”值得一说:一是天气,喜雨滋润。恰逢大雨阵阵让人感觉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此次研讨的主题意在讲好贵州故事,为脱贫攻坚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总攻令:“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阶段。”脱贫攻坚是贵州“十三五”头等大事,主流媒体必须主动作为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责任重大。二是文气,底蕴深厚。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名闻遐迩的“奢香”历史典故,传递着大方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风采。脱贫攻坚蹲点报道要了解当地人文底蕴,把握好“时度效”。大扶贫涉及科教、医疗、企业乃至“文军扶贫”等,记者要尽可能遵循规律写出人物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写出事物特点亮点,笔端带感情,使报道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生命力。三是人气,资源聚合。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吸引着各方关注和参与,不断汇聚起各类资源,必将促进脱贫攻坚夺取最后胜利。主流媒体汇聚于此论道舆论扶贫,志在有为,志在一流,有利于营造很好的舆论氛围,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我们只有敬业专业,才能更好地为“攻克最后堡垒”助推。

张云泓

多彩贵州网总编辑

“文军扶贫”,舆论当先,通过我们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录脱贫攻坚的恢弘历史,见证伟大的时代,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这是媒体人的责任担当。如何把脱贫攻坚蹲点报道写深、写透、写活?我认为,一是要深入下去,深入到贫困农村的田间地头、到贫困户的家中、到驻村帮扶的一线、到脱贫攻坚战线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采集鲜活的报道;二是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在“互联网+舆论扶贫”工作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手段,丰富报道本身的同时,增强脱贫攻坚报道的“吸粉”能力,让更多读者、观众、网友,关注、接受并传播、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张培立

毕节日报社

社长、总编辑

我是毕节日报最老的记者,毕节这个地方,我太熟悉了。我想,做媒体最大的责任,就是动员群众,让群众自觉起来,自信起来,能达到这种效果,我们的脱贫攻坚才有希望。党委、政府无论投入多少,如果老百姓不自信、不自觉、不自强,这样的扶贫是没有灵魂的。我们的媒体要把我们的故事说好,用它来带动群众,让群众来引领群众、教育群众,下步怎么办,群众说了算。我们抓故事要有感情,这是我们媒体人的责任。一个记者不懂感情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写出好的作品。要写出接地气、有温度的作品,传播效果才好。

 陈平萍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在威宁自治县石门蹲点,待了10多天,遇到这么一些人。省委办公厅一位干部,他说他刚到石门,那儿的狗见人就咬。后来他总结,狗咬不咬他,是衡量工作深不深入的标准。第二个人是当地一个居民,在外打工,今年才不情愿地回来,是被老党员父亲逼回来的,种了30亩烤烟,他说今年能挣10来万。第三个人是乡党委书记,也是威宁自治县的副县长,他有习惯晚上走访,爱抽烟,我的镜头全部是烟雾,新闻要播,怎么办?这恰恰是一个细节。这几年来的报道中,我们记录了很多贵州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我想,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这个地方的变化,用他们的经历来记录这个地方的发展,是我们这一代记者的使命,只有用心记录这些故事,我们的新闻才会生动。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贵州,舆论扶贫,助力,同步,小康,研讨会,发言,实录,8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一杯贵州绿茶“泡”出850万元订单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贵州:金融“长板”补三农“短板”激活扶贫春水
 
     
 
 
 
 
 
     
 
 
  商家广告
  商家广告
  图文资讯
  实时热点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