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考上贵州大学的谢靖12岁时不幸被诊断为“渐冰人”,6年来,妈妈马俊碧不离不弃,背着儿子读初中和高中,因为在她看来,虽然不能给儿子健康的身体,但是她要给孩子健全的人生。因为——
毕节市实验高中的校园里,许多人都曾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中年女子弓着身子,双手叉背,行走在宿舍与教学楼之间的楼梯上,一步一步,稳稳往前走,她背上,趴着一位个子不高的男孩,双脚不自然地垂着。
男孩叫谢靖,18岁,是毕节市实验高中的学生。中年女子叫马俊碧,46岁,是谢靖的妈妈。
背起体重超过50公斤的儿子,对于身高不足1.6米的马俊碧来说有些吃力,但她早已习惯。
6年来,她背着患病的儿子读初中和高中,终于,让儿子考进心仪的大学。如今,她又要随儿子启程大学校园,继续背儿子上大学。
12岁少年不幸成为“渐冰人”
1997年的寒冬,谢靖出生在亮岩镇和光村,母亲马俊碧为孩子取了个单名叫“靖”。
马俊碧觉得“靖”字带有平安之意,于是,在给儿子上户口时,毫不犹豫地填下这个名字。
谢靖3岁时,马俊碧突然发现他与别的孩子不一样。
有一次,她拿着梳子在谢靖头上晃动,这时,谢靖习惯性地抬头向上看,随后却猛地耷拉下来。“感觉他抬头和低头都有点艰难,当时我就怀疑孩子是不是出问题了。”马俊碧回忆说。
起初,医生认为只是缺钙,便叫马俊碧多给孩子补钙。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谢靖走路不稳、经常跌倒且不能爬起、上楼很吃力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噩耗定格在2009年的一天,这个原本简单快乐的家庭顿时笼罩在乌云之中。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马俊碧与丈夫谢曰俊带着儿子到昆明的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诊断孩子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俗称“渐冰人”,是一类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肌肉变性病,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根治的方法)。
听到这个消息,马俊碧夫妇犹如五雷轰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回家后我都不敢见人,每见到一个亲人,我都要大哭一场。想想孩子今生不能走路,还有生命危险,我感觉往后的日子没法过了。”原本在家附近打工的马俊碧放弃了工作,回家专门照顾孩子。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供谢靖的哥哥谢宏上学,谢曰俊只身前往昆明当汽修工,然而,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回家后的马俊碧整日在伤心绝望中度过,尤其看到儿子慢慢长大,却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活蹦乱跳,她无比心痛。
患病之后,谢靖只能呆在家中,每当看到小伙伴在院坝里快步跑开玩捉迷藏时,谢靖羡慕极了。
“妈妈,你能不能抱着我和他们一起玩?”回忆起当时这一幕,马俊碧泪如雨下。
倔强母亲背出重点大学生
2010年,谢靖到了上初中的年龄。让儿子继续上学或就此辍学,成了马俊碧最难的选择。
“一个残疾人,上学又能怎么样呢?干脆算了。”有人这样背着孩子偷偷劝马俊碧。
然而,儿子的一个举动让马俊碧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那是一个下着大雪的早晨,谢靖的身体状况有一点点的好转,6点多就醒的他起身穿起羽绒服,艰难地走到马俊碧面前说:“妈,我要去上学,我要去读书!”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马俊碧心软了,她放弃了让儿子辍学的念头。“即使是正常人,如果没有知识也不具备竞争力,更何况儿子身患疾病。只有送他去上学,掌握了一技之长,将来才能自食其力,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马俊碧说,那一天,她扶着儿子慢慢地走到了学校。
就这样,从一开始的扶,到谢靖渐渐长大后,再去背、抱,马俊碧带着儿子走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
因为亮岩中心校离和光村较远,马俊碧决定跟着儿子到镇上租房陪读。3年间,马俊碧前后搬了好几次家,有时是因为房租贵,有时则是因为冬冷夏热,给谢靖熬制的洗澡水“惹怒”了房东。
“有一位土医生给我说,用锤碎的狗骨头加中药熬成泡澡水,每星期至少给他泡5次,说不定可以治愈。”马俊碧信以为真,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的她在昏暗的灯光下,照着这位土医生的方法每天给谢靖熬洗澡水,可散发的臭味却引来了房东的不满。“有好几位房东说,宁愿不要我的租金,都让我赶快搬走。”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马俊碧忍痛不在乎,在她看来,儿子是她身上掉下肉,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孩子。
其实,一个人在家照顾谢靖的马俊碧也有脆弱的时候。夜深人静时,她一想到儿子不幸的遭遇时便会偷偷流泪。“晚上会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但是第二天起来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面对!”马俊碧说,虽然她不能给儿子健康的身体,但她要给孩子健全的人生。
谢靖没有让父母失望,2013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毕节市实验高中录取。马俊碧为此高兴了一个夏天。
上了高中,谢靖的学业骤然变紧,马俊碧每天也变得非常忙碌。
早上6点起床,帮儿子穿好衣服,洗漱完,吃了早餐后,扶着谢靖去教室。
从学校给他们安排的宿舍到教室有一段楼梯,因为背不动谢靖,每一次上楼梯,马俊碧就让儿子伏在自己的背上,一只手牵着他,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靠着腰背的力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拖着儿子前行;走平缓路段时,谢靖的右手从后背伸出去拉住妈妈的右手,右手则搭在妈妈的肩上或胳膊上,以免摔倒。
“妈妈她个子矮身子又瘦,背起我真的很艰难,要使很大劲才能拖着我上去。”每一次,谢靖都于心不忍,但却没办法。
“有时候上楼梯时,我把他的手拉放在我的肩膀上,让他爬上背来,我背他去教室,他都倔强的站在原地,不肯让我背他。”马俊碧明白,儿子不想累着她。但是尽管再苦再累,她也要陪着儿子把书读下去。
早上7点开始早读,马俊碧背着谢靖准时出现在教室。
趁着上课时间,马俊碧回到宿舍给谢靖准备午饭。“因为他身体不好,食堂的油水不太好,要给他准备有营养的食物。”
中午11点半:马俊碧前往谢靖的教室,准备背儿子回宿舍吃午饭。中午的时间对她来说一直非常紧,很多时候,她都只匆匆扒几口饭。
中午2点,把谢靖背去教室坐下后,马俊碧没有休息,她回到宿舍按照手机百度的图示学习头部、手部及腿部的按摩手法,准备给儿子放松身体。
下午5点10分,做完家务的马俊碧赶去教室接儿子放学。
谢靖说,每次下雨天他的鞋子都会湿透,妈妈的鞋子也会湿,积雪的日子,妈妈背着他偶尔打滑会摇晃几下,但从来不曾摔倒。
晚自习通常在7点左右开始,有时候来不及,马俊碧会把做好的饭菜给到教室给儿子吃。
每天,马俊碧要背着谢靖在这条路上来回四次以上,风雨无阻。
这样的生活,马俊碧持续了整整3年。
不善言辞的谢靖,很少当着妈妈的面说感谢的话,只有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母亲,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那时我特别喜欢《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常常被主人公感动。”谢靖也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2016年高考,谢靖考了理科535分,超出贵州省一本分数线近60分的好成绩。
“我想留在家乡,学成归来后,为家乡建设奉上微薄之力。”最终,谢靖被贵州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录取。
感恩每个帮过自己的人
“能不能帮我感谢他们?”采访的时候,马俊碧一直跟记者念叨一句话。
马俊碧说,儿子无论读初中还是高中,都得到了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而且从未受过歧视。在毕节市实验高中时,学校还特意为谢靖开辟了“绿色通道”,尽可能地在生活上给他们提供帮助,并鼓励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谢靖。
马俊碧不在谢靖身边时,一直有同学背他上学。
马俊碧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背谢靖上厕所时,谢靖不小心从这位同学的背上重重地摔下来。这个同学为此懊恼了好长一段时间。马俊碧听说这件事后,主动安慰这个同学,叫他别放在心上。“这位同学是好心,我还要感谢他能主动帮助谢靖呢!”
“我喜欢上学。”“老师和同学对我都很好,我爱他们。”“我希望能早点站起来,好好回报大家……”谢靖在日记本上,写下这些话。
《在黑暗中拥抱希望》一书,马俊碧看了很多遍。“这个孩子出生时的体重才五百克,医生说她只能活两三天,但她却顽强生存至今。”在这本书里,马俊碧感受到了一股力量,也经常讲给儿子听。
现在的马俊碧和谢靖,悲观的愁绪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乐观和希望,“只要你善待生活,命运就会善待你。”马俊碧说,她会和儿子一起期待奇迹发生的那一天。
“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他去哪里读,我就跟到哪里。”马俊碧坚信,儿子总有一天会自食其力,即使前面的道路仍然坎坷,她始终陪着儿子,不离不弃。
现在,马俊碧不仅愁儿子的学费,还愁儿子即将要去的学校附近有没有民房租住?如果没有的话,她不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