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早上9点,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丰都小学的阶梯教室里,一堂“关爱留守儿童”的培训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是黔西南州教育关工委充分利用农民工返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组织留守儿童的家长们进行培训,目的是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和注意事宜,积极争取他们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家长培训课,兴义市丰都小学已经开展了3年的时间,每当这一时节,阶梯教室里总会出现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正值中年、有的年轻稚嫩,还有的在母亲背上哇哇哭叫,他们聚集在一起,目的就是认真聆听和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今天第一次参加培训会,就是想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家住丰都村二组的符贤义,常年在广东打工,现在两个孩子也逐渐长大,哥哥已经上一年级,弟弟也正在读幼儿园,兄弟俩和年迈的爷爷留守在家,由于家庭困难,他不得已外出务工,养家糊口。符贤义告诉记者,他心里最担心的还是孩子成长,害怕他们在学校里不听老师的话,在家里不听爷爷的话,长大了会变坏等等。
符贤义的担心,这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的共同心声。大年初八,按照乡村习俗,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本应背着5个月大的小孩,拉着8岁大的女孩到亲戚家拜年的留守儿童家长邹琴,却把小孩们带到课堂里聚精会神的听课,虽然时不时背上的小孩会哇哇哭叫,身边的女孩调皮的在纸上乱写乱画,但这一样不能影响她认真地听课、作笔记。她告诉记者,今年是第2年参加培训了,去年培训,她没有考得家庭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很不甘心,希望这次能够一次通过考试。

很快,近一个小时的培训时间过去了,由兴义市丰都小学教师陈明利主讲的《重视家庭教育,与孩子一起成长》专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紧接着,学员们就开始了紧张的考试中。
“今年我终于考试过关了,获得了家庭教育培训的结业证书,有一些家长考几次都没有过关呢。”邹琴高高举起手上的结业证书,笑着说,“这一本结业证书很轻,却意义重大,因为通过培训,我真正的学到了一些和孩子沟通的方法,知道了,即使身在异乡,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试问作为家长,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呢?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作为农民工流动的副产品,留守儿童群体应运而生,据2016年统计,贵州省就有留守儿童87.5万人,黔西南州各级各类学校就有11万在校生是留守儿童。

面对全州11万这逐渐上升的留守儿童人群,黔西南州教育关工委一直都在探索和思考。近年来,在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州教育关工委以创建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为契机,探索“家校五共关爱法”(共商搭建关爱平台、共识家校关爱意义、共建家校互通制度、共享育人资源红利、共担教育管理责任),转变家长观念,改进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共商搭建关爱平台。抓住节假日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培训,同时,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换联系方式,共同关爱孩子,共商搭建关爱平台。据介绍,每一年,黔西南州教育系统都按照常规惯例,全面举办返乡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已培训人数近千人。

——共识家校关爱意义。全州教育系统开办“家长学校”,培训家长和代理监护人,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科学的方法和注意事宜,通过“家长学校”动员社区委员会、村委会参与到留守儿童管理和关爱工作中来。据统计,全州有中小学、幼儿园1617所,已建立家长学校的1468所,占90.8%。6个家长学校实验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251所,均开办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建校率达100%。其中有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5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9所,州级示范家长学校85所。

——共建家校互通制度。依托“留守儿童之家”,建成亲情聊天室、成长活动室、心理疏导室,对性格孤僻、家庭贫困、有不良倾向的留守儿童,通过困难帮扶、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情感陪伴等多种形式,实现学校、家长无缝对接,共建家校互通制度。据统计,从2013年起,黔西南州逐年开始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到2016年底,全州共建成留守儿童之家294个,其中2013年建设69个;2014年建设45个;2015年建设100个;2016年建设80个。
——共享育人资源红利。利用“大数据+教育云”平台,帮助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的家长在互联网上沟通、交流、学习,建立“在线团聚”空间,增进亲子感情,共享育人资源红利。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开创了“网上家长学校”“空中家长学校”等办学模式,通过“校讯通”、微信平台、QQ群交流等途径对家长进家教培训,这样既解决了家长外出打工难于集中的问题,又能够扩大培训内容,家长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性学习,并将自己的一些成功家教经验与其他家长共同分享,使培训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共担教育管理责任。通过家校平台,学校每周与家长交流一次留守儿童的情况,经常与家长进行单线联系,争取家长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中来。对于留守儿童在校外租房住宿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家长、学生提供信息,学校备案登记、教师定点巡逻等措施,让安全隐患点可盯、风险点可控、事故点可防,共担教育管理责任。黔西南州中小学坚持“一校兼两校”(一所学校既是基础教育学校又是家长学校)、“一长任两职”(一位校长既是普通学校校长又是家长学校校长)、“一师担两教”(一个教师既担任普通学校教师又担任家长学校教师)的做法。近年来,黔西南州教育系统共开展骨干培训班254期,培训家长学校骨干教师123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