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而在这段历史中,有两个布衣皇帝。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两人都是社会底层出身,最后逐鹿天下,当了皇帝,翻看历史,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更为传奇,出身贫穷,做过放牛娃,当过和尚,曾经沦为乞丐。而《智囊全集》中就记载了朱元璋的故事。
在朱元璋登基后的多年后,他重返曾经居住过的寺庙,当准备向佛祖顶礼膜拜时,他突然问住持:自己是否有必要下跪?住持以8个字机智地回答了他,既保住了自己,也保全了整个寺院僧众的性命。那么,住持究竟说了什么呢?朱元璋又出于何种考虑提出了这个问题呢?
朱元璋的从小生活极为贫困,自幼便在地主家放牛谋生,当他年满十五岁时,家乡遭遇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疫。短短数日之内,他的父亲、母亲和大哥相继离世。为了生存,他草草地埋葬了亲人,随后与二哥各自分开逃生。
由于大旱遍地,要饭都难以求得食物。朱元璋选择剃度为僧。然而,由于年纪尚轻,他在寺庙中备受排挤和欺凌,后来寺庙里也没有吃的,朱元璋开始四处云游化缘,这时候,天灾频繁,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
后来因为作战勇猛,智勇双全,深的郭子兴喜爱和信任。郭子兴便把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为妻,就是后来传说中的大脚马皇后。在征战过程中,朱元璋手下队伍不断壮大。后来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受了整支队伍。之后手下名将众多,徐达,常遇春,不断南征北战,地盘也越来越大。
之后,朱元璋请了刘基为谋臣,刘基就是刘伯温,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可是历史中被神话的人物,足智多谋,大智若妖。
此时,朱元璋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一鼓作气得了天下,做了皇帝。
在《智囊全集》中,便记载了,朱元璋到寺庙拜佛,问住持:“朕需要下跪吗?”住持淡然若定说了8个字,救回全寺僧众性命
中国有句老话,叫衣锦还乡。朱元璋也不例外,发达了总的回老家看看。
有过几年的和尚经历,虽然这段经历并不美好,朱元璋回到家乡后,自然要到皇觉寺去转一转。
到了皇觉寺,众和尚是大气都不敢出,毕竟朱重八在的时候,大家对他并不友好。好在朱元璋大人大量,并没有计较过去的恩怨。
众星捧月之下,朱元璋走进了寺庙大殿之中,停在了跪拜的蒲团之前,突然,朱元璋问了一句:“朕需要下跪吗?”闻听此言,众人都吓得一激灵,这要是一个回答不好,估计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
住持急智之下,说道:“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简简单单八个字瞬间取悦君心,而方丈这八个字无疑是将朱元璋比作了当时佛,意思是同为佛自然是不必跪拜的,朱元璋闻听之后哈哈大笑,吩咐赏给寺庙一大笔香火钱,并赐名为“龙兴寺”。
仅仅是几句话,不仅让住持逃过一劫,还能感化朱元璋。可见住持的机智才智。而这则故事也被收录进了《智囊全集》中,因此,要达到不慌不忙、淡然处世的境界,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智囊全集》中讲述了1238个名人的智慧故事,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人反复阅读和学习。
这本书集结了古人的智慧,可以从中学习到职场就业,学习成长,人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誉为是“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曾“将此书置于案头,夜阑人静时,凝其思,品其味”,可见其精妙之处。
《智囊全集》的作者冯梦龙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说:“天下无余智”,意思是天下的智慧尽归于这本书中,可想而知这本书凝聚了多少古人的经验,其中涉及到的领域包罗万象。从教育、生活、为人处世之道甚至经商板块,在这本书中都有着详细的介绍。
不论在生活中,你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不管是希望保护自己免受小人侵害,还是想在为人处世上,处理得更加圆滑,都可以阅读这本《智囊全集》,从书中找到方向,当你读透理解了这本书,自然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