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武汉借用古人“流水不腐”智慧治水 河湖排口“死水”变活水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3-05-08 08:54  来源:网络
 
 

  “水环境质量”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约束性指标。而一些河湖的排口处,容易出现“死水”、臭水的状况。用什么方法进行根治,一直是一道棘手难题。

  “经过一年的试验,我们武昌区已经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死水’之症,相关技术和实施方法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日,在武昌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大会上,武昌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一消息。

  记者随后来到外沙湖实地探看。在长江隧道的雨水入湖排口处,建有一处略高于湖面的溢流坝;相邻约10米处,装有一台功率为3千瓦的水循环泵;两者之间,建有一道柔性生态围隔,将水面进行区隔。

  “我们的治理灵感,来自古人的智慧——流水不腐。”武昌区水务局水环境治理科科长陶建平介绍,外沙湖是一个具有调蓄功能的湖泊,每当下雨时,会有初雨通过排口入湖。

  去年5月,武昌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会同各相关科室,联合湖泊管理维护单位,反复试验、不断优化,确定了4个简化步骤:在雨水排口末端,修建溢流坝;雨水超出坝体时,水循环泵将“脏水”抽排至湖泊湿地区,利用挺水植物进行净化;生态围隔将入湖雨水与湖中净水分隔为2条水道;“脏水”抽排后,干净的湖水自动填充,形成良性水循环,增加了水体的流动性,减少乃至避免水污染。

  这个“巧办法”,简单地说,就是:“脏水”送进湿地,净水自动填充,宛如一条流动的“太极鱼”,让水体形成自净。

  据观察,通过这套系统,入湖雨水基本在一天时间内即可完成净化。

  该区湖泊维护站站长王聪告诉记者,以前,雨水入湖排口处容易出现“死水”现象,在夏季还往往出现零星蓝藻生长迹象。采取这种“生态补水+内水循环”的方式,让水体流动起来后,外沙湖在去年干旱、水位下降0.5米的情况下,水质不降反升,由Ⅳ类提升至Ⅲ类,且在排口处未见蓝藻的踪迹。

  除了这种“机械治污”以外,记者在沙湖水岸星城排口看到,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在水下繁盛生长,睡莲、再力花在水面上绿意盎然。这里种有4000平方米“水下森林”,通过生物来达到进一步净化水体的效果。

  武昌外沙湖、楚河、水果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运维管理项目负责人陈嘉亮说,这种装置,在沙湖安装了5套,巡司河和水果湖各安装了2套。水果湖的雨水排口处,还增加了一个悬挂在支架上的桶体,并装有驱动桶体升降浸入水中的升降组件,在抽排时可以同步收集水面漂浮垃圾,节约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这个“巧办法”,在今年4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武汉,借用,古人,流水不腐,智慧,治水,河湖,排口,死水,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4月27日,这条航线将正式首航!从十堰出发,到这两个地方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长江干线恢复双向通航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