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可以看到的不仅是遍布各个地方的红色遗迹,更有与这些遗迹紧密相连的一群人。相较于我们通过外部资料了解这段历史,他们或者听过亲历者的讲述;或者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些遗迹怀抱特殊的情感。如今,他们正以各种方式带领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个枪林弹雨惊心动魄的时代,和历史对话,向先烈致敬。
他们有红军的后代,有帮助过红军的农民的后代,有倾心研究党史的专家,也有红色遗址的讲解员。在贵州省黎平县的黎平会议纪念馆,我遇到了讲解员周倩。 她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不同的是,她的工作是和长征这段历史进行对话,这也给她的日常涂上了一些不平凡的色彩。
周倩今年25岁,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已经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因为丈夫是黎平人并回到黎平创业,她也随之回到黎平,应聘了讲解员。周倩说:“这份工作对于仪表、学历之类的有要求,我刚好比较适合,通过了面试,但是进来以后,这些都不再重要了,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练习。”
周倩讲话干脆利落,语速较快,但是思维清晰,举止优雅得体,很有亲和力。周倩说,纪念馆对于讲解员并没有统一的讲解风格要求,需要讲解员在工作过程中逐步打造自己的风格,“但是端庄、严肃是必须的,这也是我们每个讲解员对于自己的要求和对于历史的敬重,因为这毕竟是很神圣的历史。”
“开始,我觉得这只是一份工作,时间久了,我逐渐感到自己融入了其中,不断被先烈们所感染,可以说,这份工作让我和红军在一起。”周倩说。
除了上班以外,周倩阅读大量的长征文史资料,不断进行知识积累,丰富自己的资料库。有时候,会有一些专家来纪念馆,周倩说,这是她最紧张的时候,“我讲解的一个词或者一个时间点不准确,都会被一些专家精准地指出来,所以,一方面我会特别紧张,同时,我也会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

↑黎平会议纪念馆
由于黎平会议纪念馆是2009年新建的,所以讲解员多数都比较年轻。目前馆内共有8个讲解员,其中,资历最深的讲解员杨琦从建馆开始就在这做讲解员,至今将近8年了。纪念馆平均每个月要接待一万多名游客,他们也是八位讲解员的服务对象。每个讲解员每天多的时候需要讲解五六遍,少的时候两三遍。只要有一名游客有需要,讲解员就要进行讲解。现在,讲解是收费的。周倩告诉我,因为馆内也需要一些收入来平衡开支。近些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馆内的收入也多了一些,逐步有了更好的条件来购买书籍、维护设施等, “我们讲解员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瑞金、延安、遵义等地方进行学习,了解如何更好的进行讲解,服务于群众。”

↑黎平会议旧址所在的翘街,如今是黎平有名的游览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