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逃离北上广去杭州,成为了一部分年轻人新的潮流。
“上周还在约吃饭的北京朋友,这周已经堵在了西湖边,倔强地发着‘在杭州找回生活’的朋友圈。”
杭州成为了不少人向往的城市。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去杭州工作怎么样”的讨论也在逐渐发酵。
越来越多的人,似乎正在将杭州作为自己跳槽的备选项。
01
逃离北上广,去杭州
在杭州生活过的人总会提到一个细节:
在杭州的很多路口,即使没有红绿灯,机动车也会专门停下来等行人先走。
这是他们向往的“人情味”和“幸福感”。
“2015年在北京某大厂工作,北漂了四年,北京的高房价、通勤成本和生活成本让人觉得压抑。2019年来杭州,打算在这里定居。”
根据招聘网站猎聘网的报告显示:
2018年至2020年,杭州已经成为互联网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

在杭州读完大学的学生们,也往往选择留在了本省。
以985院校为例,数据显示,留在本省比例最高的十所985高校中,杭州的浙江大学排名靠前,仅排在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和上海的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之后。

尽管在杭州就读的学生留省意愿比较高,但杭州在毕业生资源上有一个先天不足:缺少优质的高教资源。
杭州全市仅有浙江大学这一所985、211大学,本地的人才培养速度,可能并不足以支撑杭州的城市发展。
相比之下,同为新一线城市的南京(有8所211大学)和武汉(有7所211大学),显然更具优势。
既然本地的优质高教资源有限,争夺外省的毕业生资源和优秀人才,就成了为城市发展供能的必要手段。
在这场已经持续多年、还将继续下去的“抢人大战”中,杭州想尽办法。
02
杭州的“诱惑”
为了吸引外地的人才,杭州市推出了一系列“抢人”政策。
其中最简单粗暴、也最吸引人的方式,就是直接送钱。
2017年,杭州市的应届生补贴价是硕士给2万,博士生给3万。
2019年,各地的抢人大战更为激烈,杭州的发钱政策再次加码:
硕士生补贴提高到了3万,博士生提高到了5万,本科生也有1万元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