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知从何时开始已成为当地社会的一种缩影,好人好事代表竟成为当下社会讽刺的写照。摔倒的老人无人扶,倒地的病人无人理,这是一个人情社会可却比谁的无情。
反观从前门挨门户挨户,没有高楼大厦,生活质量不高的时候反而更有人情味,那时说得远亲不如近邻,正是这个原因。听长辈说起过去的日子,以前无论是谁家需要帮忙或是举办宴席,附近的人都来自发的帮忙。而现在高楼建起,挨家挨户都是铁门紧闭,哪还有近邻一说。
有因必有果,冷漠的现象的出现必然是有前因所致,碰瓷事件的屡屡发生,导致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事情产生极大的防备,做好人好事不再是一件常事。
有人因助人为乐而吃上官司,有人因助人为乐而搭上生命,江苏小伙遇落水女孩英勇救人,最后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夸赞,等来的是伴随一生的伤痛和冷漠的心。

好人好事
见义勇为本就是一件平常事。
江苏男孩杨永家庭比较贫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杨永很早的就出来谋生活,杨勇平时与妻子靠卖生姜为生,日子不温不火但勉强能生存。
杨永虽家境贫寒,但为人非常老实善良,他本以为靠着自己的勤奋能改变未来的命运。可命运总在人的一念之间瞬息改变,改变他人生的不是他的勤奋而是他的善良。
1999年,杨永同往常一般收摊回家,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有一条河,平日里河道边都是一些散步或是锻炼身体的人们。

这天似乎有大事发生,人们都聚集到一处围成一圈,喜欢凑热闹是人类的本性,杨永自然也不例外,而他凑到跟前去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好玩”的热闹。
从河边望去,一妙龄少女在水中不断地挣扎,水大有没过头顶之势,而旁边指指点点的人,完全没有要伸出援手的样子,杨永的善良自然不会允许他袖手旁观,他一跃跳入冰冷的河水中,12月的河水透心凉,杨永强忍着发抖的身体,拼了命的将女孩拉向岸边。
关于水中救人其实是非常考验游泳技术,因为人强大的求生欲会使人产生巨大的力量,而前去营救的人会被溺水的人当作浮木向下压支撑起身体,这样的举动对于施救者实际是一种威胁,会给施救者带来危险。

但他救人的时候未曾考虑过危险,一心只想将落水女孩救上岸,当然朴实的他在救完人后转身便离开了,而后不久杨永英勇救人的事迹被登上报纸。
女孩的母亲亲自拎着礼品上门道谢,而相关部门因为杨永的行为而授予见义勇为的奖状并给予奖金,而这一切本应属于杨永的奖金被他拒绝了。
因为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去做的事情,见义勇为本就是件寻常事,做寻常的事本就不存在奖励与否。所以对于这样的奖励他认为自己受之有愧,杨永这样的精神放到现代可以说是当代的楷模,是我们都应该要学习的榜样。

善良带来的意外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究竟是好还是坏。
想必大家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善良的农夫救助冻僵的蛇,而苏醒的蛇却咬了农夫一口,我们回头再看看这个故事像不像碰瓷,善良带来的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而善良究竟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其实从见义勇为回家那天开始,杨永便开始生病。本以为冬天入河加上天气寒冷导致受寒,所以才会一直感冒反反复复,而这样的情况从起初的打喷嚏流鼻涕到后来的脚疼,杨永渐渐意识到这件事实际上并不简单,立马来到医院进行治疗。而本以为是个小感冒的病情,却发展成痹症。

这样的病实际听起来只是普通的关节疼痛,实际这种病情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红斑狼疮,不仅发病的时候疼痛难忍,这种病还反反复复难以治愈。
这样的病不仅耗费时间更耗费金钱,对于像杨永这样的贫困家庭而言,这样折磨人的病无疑是给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最让杨永崩溃的是,这种病不仅难痊愈且这种病不能做体力劳动,这也就意味着杨永丧失了劳动能力,作为一家之主的杨永丧失劳动能力就相当于失去经济来源,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而走投无路的杨永,只能寄希望于落水女孩的家庭能给予自己一点帮助,毕竟自己本身健康的身体,只因救人才落下一身难以痊愈的病。且在他的印象中他记得,是一辆肇事车将女孩撞入湖中,他希望落水女孩一家能够将肇事者告上法庭他能得到一些医疗赔偿,减轻治病的压力。
本以为落水女孩一家会接受他的请求,谁知她们早已和肇事者约定并从肇事者处获取巨额的赔偿金,无论是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方面看还是从巨额的赔偿金来看,不起诉是最好的方法,这个最好的方法仅仅是对于落水女孩一家而言,而对杨永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杨永本就是个有骨气的人,他也不愿成天上门打扰落水女孩一家,但他的病以及他的家庭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他的骨气。
面对日日上门的杨永,落水女孩一家的态度由最先的好言好语到最后的恶言相向,甚至落水女孩的母亲曾指着杨永的鼻子质问他是不是想要碰瓷,这句话着实让杨永感到心寒。
面对如此困境,他不得已拿起法律的武器,杨永不知道他的善良给他带来什么,只是这一刻他的善良给他带来的是无限的灾难

黑白颠倒
当浑浊变成一种常态,清白就是一种罪。
杨永一纸状书将落水女孩一家人告上法庭,而像杨永这样的病情实际上在法院判决只是属于轻伤,所以第一次判决仅仅判了6483元,与杨永最开始拟定要赔偿的26万相差甚远。
所以杨永再次上诉,而后的结果也不如人意。多次上诉的杨永,人们从最开始的同情到最后的质疑,都让杨永的心一点点坠入谷底,他不禁回想起那天救人的场景不知让他再来一次是否会做不一样的选择。
杨永说:“我也不想一直打官司,可我需要钱救命啊”。而那个落水女孩的母亲,甚至埋怨起女儿,称还不如当初被淹死算了。

小结:
对于杨永一直上诉的行为,人们似乎都忘了杨永是为了救女孩才落下的病根,忘了当年杨永推辞奖金和奖状的场景,当时还是人人夸赞的好人好事代表。杨永不过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为何落在人们眼中变成碰瓷。
我们不禁想问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是我们病了还是世界病了,为何人们分不清黑白。我想这就是人们越发冷漠的真正原因吧,好心地帮助换不回好报,甚至连一句谢谢都听不到。
笔者小的时候因扶老人做好事,却被冤枉成撞人者,虽事情过去多年,但这种事在笔者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记,你若要问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笔者是否还去扶那个奶奶,笔者可以很肯定告诉各位,我不会。所以世态炎凉这样的事情,是人类本身自己造成的,请不要让浑浊变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