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评论 > 正文
   
 
中经评论:守住“粮”心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3-04-17 09:04  来源:经济日报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14亿多人口,不能指望别人养活。我们只有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才能端稳、端牢、端好饭碗。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自然资源部近日集中公开通报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67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通报显示,部分地方“要景观不要吃饭”,存在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和绿色通道等现象。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粮食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形势依然严峻。
 
  耕地数量上,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耕地每年净减少超1100万亩,现有耕地19.18亿亩,如果任其发展,10年后可能会突破18亿亩红线。耕地质量上,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70%左右。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的基本国情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推进,粮食需求量则呈刚性上升趋势。14亿多人口,不能指望别人养活。我们只有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才能端稳、端牢、端好饭碗。
 
  在耕地保护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一些地方还在“毁田造景”?从根源上看是认识上出现了谬误,在落实中失了分寸。有的地方过于依赖土地财政,重项目建设、轻耕地保护,致使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建设用地需求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打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号,搞形象工程,在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上挖湖造景;有的地方将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无论什么原因,都说明他们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为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
 
  近年来,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包括严密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黑土地保护法等。顶层设计有了,接下来,确保耕地安全,还要强化地方责任,加快问题查处整改,创新激励措施,以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一方面,要建好约束机制,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毁田造景”行为反映出一些地方耕地保护意识不强,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力、执法不严。那么,就要建立更加科学严密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继续实施好“长牙齿”的硬举措,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立即纠正,让个别地方、个别干部不敢乱打耕地的主意。
 
  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也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耕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粮食生产效益低是原因之一。由于种粮不赚钱,有的农民就在农地栽上了树。这需要创新激励措施,完善农业价格和补贴政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种粮多得利。种粮有甜头,农民保护耕地会更有动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的作用,实现田长实地巡查、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以全方位保护好耕地。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大国粮仓安稳,才能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中经,评论,守住,保护,大熊猫,一样,耕地,核心,观点,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中经评论:不能让“校园贷”变成“青春债”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中经评论:博主探店,真实才“对味儿”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