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基因解码” 做足遗产“转化”文章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3-01-10 16: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强调,要将传承中华文明摆在突出位置,使之成为共同富裕新征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支撑,为浙江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大力量。由此,传承好浙江历史文脉,更好地促进全民精神富有、赋能物质富裕,成为浙江文旅人的使命。
 
  “加强文化基因解码,挖掘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是浙江文旅部门着眼于增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这项工作旨在通过激活文化要素,推动以文塑旅,助力产业振兴和文化惠民,探索以文脉传承赋能共同富裕的浙江路径。”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表示。
 
  全面普查,摸清文化“家底”
 
  为充分挖掘和释放非遗中蕴藏的文化魅力、精神力量,增进文化认同,涵养文化自信,浙江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方言、民俗、戏剧曲牌等非遗元素挖掘工作,建成“浙江文化基因库”。累计调查登记文化现象33441个,挖掘整理人类非遗项目1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41项,对139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同时,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浙江加快推进1000家乡村博物馆建设工程、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工程等。目前,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全国首座大型独立非遗专业馆落成,预计今年6月投入使用。
 
  通过文化标识——文化基因——文化元素层层穿透,完成了浙江省文化遗产数据全量归集和“浙江文化基因图谱”编制工作。基于“文旅大脑”实现文化基因底层数据融合,打造“浙里文化圈”应用场景,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文化链接”服务,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其中“文脉”场景可以看非遗传承、探文物考古、访浙文标识。此外,基于“文化基因库”集成非遗项目评估、传承人评估、濒危预警等组件,架构“1+4+5+N”体系,实现了“全量感知——动态识别——智能预警——全链跟踪——指数呈现”的闭环智治。据统计,全省完成文化元素普查入库31029个,完成首批1878项重点文化元素解码工作。
 
  系统梳理,畅通文脉传承
 
  以文化基因塑造IP,以文旅IP设计产品,以产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防止解码和转化利用“两张皮”和文化的简单“嫁接移植”,浙江结合文化基因解码成果的转化利用,坚持做到“解什么用什么”,做足“转化”文章,打造了文旅深度融合的工作闭环。
 
  以国家级非遗缙云黄帝祭典为例,通过深度解码古代祭礼——“禘”礼的礼制、规格和黄帝文化元素,再现祭祀轩辕盛世大典,推动黄帝文脉弦歌不辍,对浙江确立黄帝文化重镇地位具有深远影响。
 
  日前,浙江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3个人类非遗项目,也是浙江第11个人类非遗项目。
 
  浙江实施传统戏剧发展“五个一”计划,打造37个浙江省戏曲之乡,复排濒危剧种传统剧目,持续举办“浙江好腔调”展演,推出“中国越剧好声音”,推动浙江传统戏剧“活”起来。时隔15年,浙江凭借越剧《枫叶如花》再捧文华大奖,歌舞剧《红船》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21年,浙江省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4项,申报项目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
 
  浙江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举办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推进宋韵文化、和合文化、黄帝文化、大禹文化、南孔文化、吴越文化等十大文化标识建设,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金名片”。
 
  以文化标识建设牵引资源普查、基因解码、产业应用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如今,以和合文化、阳明文化、南孔文化、宋韵文化、丝瓷酒茶产业文化、越剧婺剧等为代表的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浙江地域性文化标识愈加闪亮。
 
  文旅融合,激活共富“因子”
 
  依托浙江丰富的山水资源、人文诗词积淀,持续打造“四条诗路”文化带,以非遗资源赋魂点睛、串珠成链,转化利用2179个文化基因项目,变文化资源宝库为经济社会发展宝藏。
 
  浙江加强对丝瓷茶剑、黄酒、湖笔等传统文化保护开发,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全国试点工作。2021年,浙江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实现产值43亿元。
 
  浙江文旅系统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大型文创公司开展产品设计与研发,设立了20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培育了100个省级非遗工坊。浙江温岭草编省级非遗工坊年产值近1亿元,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
 
  浙江通过实施“百县千礼”计划,建成非遗展示馆100个、非遗生活馆100个,培育形成了一批非遗特色商场。连续3年举办“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活动,2022年销售非遗产品及相关衍生品9092.66万件,销售总额10.04亿元。杭州富阳市深入挖掘竹纸文化基因,研发纸品近200种,发展竹纸文化体验游,走出一条传统造纸业与旅游、书画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浙江省有31个文化基因成功转化为主题酒店和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9.4万人次,实现营收7700余万元。全省4986项精神思想基因孕育出131项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场次达492场。推动“百年越剧”与时代同频,联手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4期节目直播观看人数突破64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4亿。147家非遗旅游景区、16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11531个A级景区村成为非遗传承发展阵地。全省2万余家民宿,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创造就业15万人。温州平阳县鸣山村“非遗文创自由经营街区”,年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
 
  “浙江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础更为扎实,文化遗产赋能共富建设的路径愈加清晰,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成果持续涌现,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作出了积极贡献。”陈广胜表示。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基因解码,做足,遗产,转化,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丁真之后,如何打造旅游超级IP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湖北恩施:老街建书吧 新春墨香来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