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政部:河北受灾重有人为因素 严查防洪不力干部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7-27 11:40  来源:新京报
 
 

昨日,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介绍,与近年同期相比,今年灾情明显偏重。截至昨日上午9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

对于河北灾区受灾严重一事,杨晓东明确表示,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

河北有人为侵占河道致行洪能力差

最新数字显示,河北死亡人数已达130人,失踪人数在110人左右。占据今年6月以来死亡失踪人数的大部分比例。杨晓东表示,7月18日以来,河北多地灾害损失惨重,超过预想。

杨晓东明确表示,防灾、抢险救灾工作中依然存在不足,有主、客观原因。“今年河北遭受的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过历史数据。”杨晓东说,河北一些乡镇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也很分散,加上强降雨、山洪来临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大量的群众来不及转移,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不畅,延误了转移和搜救时间。河北一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杨晓东说。

杨晓东指出,河北受灾惨重也有主观原因。“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

他还坦言,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是不到位的,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

“遇上这样天灾的情况下,出现了这么大的损失。这些经验教训值得这些灾区政府包括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深刻总结和反思。”杨晓东说,对于在抗洪救灾当中工作不力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河北省委、石家庄市委、邢台市委已经作出了初步的组织处理,下一步经过调查,分清责任,必将进行严肃的追责,相信地方党委政府会给社会公众一个答复。

今年1.37亿人次受灾 死亡人数上千

截至昨日上午9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

杨晓东介绍,6月以来,全国共计1亿人次受灾,837人死亡,242人失踪,5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6月以来的灾害来势猛、强度大,仅洪涝和地质灾害共造成822人死亡失踪。”杨晓东介绍,受强对流天气和持续强降雨过程影响,6月上中旬赣湘黔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安徽、湖北、湖南、贵州,7月下旬河北、河南等地相继遭受重大洪涝灾害,6月23日江苏盐城遭受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这些自然灾害突发连发,时段相对集中,发展极为迅猛。

今年受灾人员的转移安置任务也很重。“6月以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急剧增加,占今年以来全国总量的9成以上,也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杨晓东还介绍,武汉、南京、合肥等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对市民正常出行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人数众多的受灾群众,民政部门应如何安置?对此,杨晓东提出,民政部鼓励分散安置受灾群众。“如果较多受灾群众集中安置,人口越多相应的工作量和管理服务等方面会有更大难度。因此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尽量动员受灾群众以投亲靠友、借住公房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散安置。”杨晓东说。

不过,他也表示,不管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我们都要求各项救助政策必须要跟上,各种救灾资金和物资必须要及时发放到位。同时,对于安置场所的选址,杨晓东表示,要求避开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类灾害风险区域,决不能发生次生灾害。

 
 
 
责任编辑:
孟庆鹤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民政部,河北,防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国内高温“烧烤” 局地体感温度超50℃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驻港部队警告“捉妖玩家”:任何人不得进入禁区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