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年后回望天宫二号,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感受?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9-16 13:11  来源:央视
 
 

将于今晚22点04发射的天宫二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第二阶段的核心航天器,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不仅将验证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未来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技术技术,同时还将进行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对于中国人探索太空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在,我们可以借助最先进的虚拟技术,穿越时空,从距今两个世纪以后的2216年,那个人类太空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再看已经成为太空文物的天宫二号,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感受呢?央视新闻携手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打造科幻虚拟系列节目《中国空间站故事》,今天推出第一集《200年后回望天宫二号》,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看天宫!

2216年,太空工作艇检测到天宫二号

2216年,近地轨道,太空工作艇考古专用型GA-0259检测到人造航天器,同位素法判断时间200年以上。工作艇降至第一宇宙速度,通过扫描。系统检索确认,目标航天器是由中国制造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具备轨道对接机构。

根据资料,天宫二号是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执行的载人航天工程中,第二阶段的关键航天器。它当时运行的轨道距离地面有接近400公里,但是后来由于完成了推进剂补加,进入了更高轨道,因此出现在了这里。这也是当时中国最早能够实现太空燃料补加的航天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天宫二号内舱都有什么?

太空工作艇考古专用型GA-0259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扫描确认内舱空间有15立方米。在2个世纪前,这是中国人建造过的最大太空空间,足够3位航天员生活工作。看看有什么东西:

太空宇航餐:受限于当时的航天技术,航天器无法产生人工重力,太空中吃到的所有食物都会由于低重力环境漂浮起来,因此做成了这种由地面上的菜品经过混合而成的膏状食物,里面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没有过多脂肪和蛋白质。

人体机能维持器械:当时宇航员长期生活在低重力环境中,肌肉强度会下降,骨骼密度也会逐渐降低。而现在人工模拟重力技术已经在各型航天器普遍应用了。

空间实验资料:今天(2216年)广泛使用的量子高密级通讯系统,自循环空间站里的太空水稻、超级拟南芥等历史最悠久的太空作物,都是在这间空间实验室里第一次进行实验。今天的空间城市上使用的技术,都可以追溯到这个只有几吨重的航天器上!

黑盒子:根据资料,内舱右侧舱壁上的那个黑色盒子,是当时用于水稻和拟南芥培养的组件。

冷原子钟:当时中欧联合研发的冷原子钟,它的内部温度只有5μ开尔文(开尔文是热力学温度的单位,简称开,国际代号K。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1开氏度(K)=-272.15摄氏度(℃)),即使放到今天(2216年)也是非常高的水准。

太空睡袋:在当时天空二号的睡眠区,可以看到用魔术扣固定在舱壁上的太空睡袋。当时的航天员钻到里面之后,即使在睡眠中,也不会飞到别处。

系统为我们的天宫二号标定4维时空坐标,随身机器人放置文物完毕,方便今后文物局调查和回收。随后,工作艇撤离天宫二号。

 

工作艇飞离天宫二号,地球周围宏伟的空间站机构已经形成,太空电梯、大规模空间停驻机构都正在运转,这是人类已经走入太空的2216年。

 
 
 
责任编辑:
孟庆鹤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天宫二号,国际空间站,空间实验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