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副中心通州拆迁现场:村民"跳脚高兴"抢着签约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10-10 21:12  来源:新华网
 
 

站在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老宅子前,张长山、张秀敏夫妇心里五味杂陈。

“祖祖辈辈都在村里住,这说拆就拆了,给谁都舍不得。”64岁的张秀敏对记者说。8日下午,夫妻俩又从租住地回到村里,为了再看一眼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他们的家,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召里村,属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核心区。为了给城市副中心建设腾退土地,潞城镇第一期6个村拆迁去年底已完成,第二期10个村的拆迁正在进行。

自9月15日镇里启动拆迁签约,到10月5日,2160户村民已全部签约。

张秀敏家是9月26日签的约,“镇里的政策是早签约早选房,大家都在抢着签,我们一开始排队没排上。”

说起今后的新生活,张秀敏又面露喜色。这次签约选房,她家选到了4套楼房,一个三居室,一个两居室,还有两个一居室。“不拆迁就啥也没有。大好事儿,让我们赶上了。”

故土难离。他们选的一套两居室,就是将在村里原址上建的回迁房,并且是一层。“平房住惯了,抬腿就能出门。”

“她其实是舍不得她养的那些羊啊、鸡鸭鹅的。”和老伴儿的恋恋不舍相比,张长山年轻时在北京城里的东郊木材厂当过工人,更适应城里的生活。“平房要烧煤炉,冬天还是冷,住楼房暖和多了。”

随着这次拆迁,张秀敏也实现了“农转非”,彻底告别了农民身份。以前,她在村里每月能领到900元养老金,成为居民后,将涨到1700多元。“瞧病报销的比例也能高不少。”

说到这次拆迁,潞城镇常屯村62岁的村民马保瑞说,那真是“跳脚高兴”。他解释说,这是通州话,就是高兴得要跳起来。

让马保瑞“跳脚高兴”的,不仅是村民都得到了实惠,还有公平公正的拆迁政策,以及透明公开的操作过程。“一把尺子量到底,你家几口人安排多少平方米,全上墙公布,谁都做不了假。”

在潞城镇拆迁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上,每个村的签约进展,哪家什么时候签约的,都一目了然。“为了尽可能照顾老百姓的需求,我们还注重拆迁政策的人性化。”潞城镇镇长吴孔安介绍,这次棚改拆迁充分尊重每家每户的选择权,期房、现房随便选,三处位置的安置房也随便选。

“我符合政策要求,政策符合我期望,所以签约很痛快。”9月15日启动签约的当天,马保瑞就签约了。“政策很明确,当 钉子户 占不到任何便宜,所以越早签越好。”

目前,潞城镇一期拆迁的1783户中有不少已经住进安置房。在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地的胡各庄新村,傍晚,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崭新的楼房,一些老人在楼下遛弯、聊天,空气中飘来阵阵饭菜的香味。

家住4号楼15层的彭启福老人是郝家府村人,是去年一期拆迁的。在外面租房1年后,今年8月刚搬进这里的新家。现在老两口住在这套101平方米的三居室里,客厅宽敞明亮,各式绿色植物、工艺品错落有致。

“以前在村里搬家,啥都舍不得扔,但这次上楼,家具全是新的。”彭启福说,最令他满意的是,儿子、闺女都住在同一个小区,小外孙经常跑过来蹭饭。

64岁的彭启福经历过3次拆迁,这次政策最好。上世纪90年代修六环路,拆房重建,自己还得贴一些钱。这一次,不仅分到了房,装修费村集体都给补几万。“要不是赶着这个机会,农民哪有能力改善住房条件呀。”

站在他家的阳台上,能看到在建的未来北京行政办公区工地。“市委市政府搬到家门口了,你想想,这位置,这感觉,别提了。”彭启福乐滋滋地说。

 
 
 
责任编辑:
孟庆鹤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北京,副中心,村民,签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浙江温州4间民房倒塌 死亡人数上升至10人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国土部:土地供应可满足1亿人口进城落户用地需求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