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内首次!我国成功组织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8-22 11:08  来源:人民网
 
 

  8月21日,参加海上救生训练的航天员在进行直升机悬吊营救训练。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新华社山东烟台8月21日电(记者李国利、王阳)我国首次组织的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21日在山东烟台附近海域圆满结束,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参加了这次训练。

  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外国航天员首次参与由我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

  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由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实施,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提供训练保障。这次训练主要是针对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应急返回溅落海上开展的专项训练,旨在提高航天员海上自主出舱、生存和救援技能,磨炼航天员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和实战能力。

  据了解,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安排的,设置理论培训、单项操作训练和综合训练3个部分,18名航天员按照3人乘组模式编为6个乘组,欧洲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和马蒂亚斯·约瑟夫(Matthias Josef Maurer)被编入不同组别,与中国航天员共同完成训练。经过周密设计、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全体航天员圆满完成了海上自主出舱、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等科目,掌握了海上自主出舱的方法与流程,熟悉了海上生存环境和救援模式,增强了与救援人员以及航天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海上救生训练非常重要。这次能够来中国和中国航天员一起共同完成训练,我感到非常高兴。”马蒂亚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中国参加相关的训练。”

  据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通过训练,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方案、海上营救方式、航天员海上自主出舱方法与程序设计的合理可行性、训练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为空间站任务应急搜救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训练也为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模式,为开展国际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黄伟芬说,训练期间,中欧航天员都表现出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

  2015年5月,中欧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实施步骤》,明确2015年至2017年为技术交流阶段,中欧双方参与对方的航天员训练活动。在此框架下,2016年6月至7月,中国航天员叶光富赴意大利撒丁岛,参加了欧洲航天员中心组织的洞穴训练。

  8月21日,参加海上救生训练的航天员通过救生吊篮“获救”。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21日,航天员(前)出仓后在海上漂浮等待救援。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21日,参加海上救生训练的欧洲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左)在进行直升机悬吊营救训练。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21日,参加海上救生训练的欧洲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左)在进行直升机悬吊营救训练。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欧洲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左)和马蒂亚斯·约瑟夫参加海上救生训练(8月14日摄)。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
邢永启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国内,首次,我国,成功,组织,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盘活“僵尸企业”中的金融资源(人民时评)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北京雄安 “同城”提速(政策解读)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