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 “十三五”期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作为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青海在省级公立医院帮扶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积累了经验。青海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厍启录介绍,省级财政建立了对支医人员的经费补助机制,支医人员年补助2.4万元。

由于青海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征于一身,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高原病等多发,尤其是青南地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缺乏,人才招不上、留不住。为扭转这种局面,青海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加强政策的倾斜,加强远程医疗等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实行对口支援,创新援助的模式,逐步提升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厍启录具体介绍说:“我们省跨层级、跨地域调剂事业单位183个编制,安排到省级公立医院,再由省级公立医院安排相应数量的骨干力量对口支援青南地区的州级、县级医院,人员实行一年一轮换。”2019年,通过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州县医院的门诊、住院和手术人次分别增加了9%、10%和20%,通过优质资源的下沉,青海省广大牧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在支医人员下沉的一年时间里,其人事关系、工资、福利、绩效不变,而且享受由财政承担的受援地区的艰边津贴和青海津贴差额部分。另外,受援地区医院把支医人员纳入本单位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高级技术职称。“我们现在实现了州、县级医院远程诊疗全覆盖,373所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的服务,基层医疗诊治水平显着提高,偏远地区群众看病远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厍启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