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第五届能源高层对话于9月22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以“传承丝路精神,共建能源之路”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建言献策。图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志轩致辞。(新华网 刘力源 摄)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 2015第五届能源高层对话于9月22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以“传承丝路精神,共建能源之路”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建言献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志轩为论坛致辞时称,电力运行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温度计,充分说明电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能源、经济、环境、电力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
王志轩表示,中国电力在新常态下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电力供需及电力结构方面,一是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明显放缓,由高速向中高速、低速变化。二是中国经济结构向能源消耗低的方向转化。三是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持续提高。四是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能力提高。五是煤电清洁化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电力在新常态下的新问题,一是发挥电能主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二是没有充分关注到电力发展增速的惯性作用与经济下行的反向关系。三是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四是能源系统的优化作用没有良好发挥。五是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不平衡的问题也仍然非常严重,或者过剩,或者短缺,电力资源未有效利用。六是火电厂节能减排与低碳的要求不协调,管理制度存在重复、交叉、矛盾等情况。
中国电力在新常态下的新举措,面对新问题,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是持续出台了减审计、稳增长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 二是加快了电力体制改革,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为核心的9号文件颁布。 三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等相关计划和文件。面对新问题,还要研究新常态下电力发展规律,使电力与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使电力长期以来被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变为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王志轩表示,研究中国电力的发展,切忌单纯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剩中电力弹性消费系数的变化或者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的变化作为范式。因为我们与发展经济所处阶段、面临的问题大不相同,比如美国发电量约40%的燃煤电厂,全国平年均利用小时数在6000小时,可以保持全国的电力平衡。这是因为美国的燃气装机容量大于燃煤,而且价格很低。美国煤炭95%以上都是用于发电。在中国,现在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散烧煤。因此王志轩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能源系统的优化。中国当前的能源问题主要是系统的综合优化问题。做好煤炭清洁利用、合理利用仍然是中国能源利用的中心;二是逐步建设好智能电网。在配电网的改造中,以智能电网的发展为骨架,为大规模有效接纳大规模可再生发电奠定基础,为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奠定基础。三是有效遏制电源的盲目建设,包括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盲目建设,保持电源与电网建设的协调性,使能源事业与能源产业向协调;四是在逐步建立以低碳发展为统领的电力体系。面向未来,常规污染物的控制、能效管理和碳减排之间密切相关,并形成多种矛盾的关系。以碳减排为统领可以有效解决或缓解当前设施上、管理上的重叠、交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