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集结号” “海龟”回国潮
记者 卢丽涛
南方科技大学招收20位教职人员,收到至少2000份来自海外的简历
2007年,深圳蛇口的一座工业厂房。当时29岁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郑海荣,并未想到能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郑海荣原本在美国从事超声与医学成像方面的研究,在接受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先进院”)面试后,选择来到深圳。尽管“厂房里的先进院”让他颇多犹豫,但是他想到这座经济发达、对科技需求旺盛,并且敢于给青年人机会的城市试一试。
2016年是先进院创院十周年, 目前1283名员工中,有海外经历的人才501人。
距离先进院约1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这里也是海外科研人才聚集的“宝地”。
先进院和南科大是深圳海归人才聚集的缩影。自1990年开始,深圳引进海归人才,目前已累计引进留学人员7万余名,居北京、上海之后列全国第三位,其中有超过8000名是经中央“千人计划”、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等认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海归为何青睐深圳?以先进院和南科大为例来看,开放创新的环境,科研经费大力投入、体制创新带来的吸引力,以及产业资本和科研的强力互动是主要原因。
海归人数连续三年增幅超40%
郑海荣很庆幸自己多年前的决定。他回国后和几位同事一起承担了“用于昆虫/小动物微观结构及仿生学研究的高分辨显微CT研发”的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获得中科院3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这是先进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医工所)成立后,第一个获批的生物医学仪器项目。
2015年,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创新性超声无创深脑神经调控技术与仪器研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支持——全国仅五项。2016年初夏,郑海荣被任命为先进院副院长。
像郑海荣一样带着梦想,回到深圳发展的留学人员还有很多。南科大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陈意钒,是南科大最年轻的80后系主任。他说,深圳的开放与包容,使得他的很多技术有可能比较快地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大众,这在国外很难实现。
八年前,张键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回国,他们举家要报到的地方就是先进院。当时的先进院刚成立不久,声望不大,吸引张键夫妇的是院长樊建平的一腔热血和为他们描绘的定位“国际一流水平工业研究院”的愿景。
目前,先进院近四成的员工为海外人才,都是樊建平亲率团队,在海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招聘而来的。
从数据上看,深圳在过去三年迎来留学人员归国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海归”连续三年增幅超过40%,2016年上半年深圳引进海归4817人,同比增长50.91%。
南科大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郑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南科大全体教师357人,其中有90%来自海外,60%以上在全球排名前一百的高校工作学习过,20%已经是教授职位。2014年,该校招收20位教职人员,收到了至少2000份来自海外的简历。
深圳迎来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潮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直接相关,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如今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且呈现人才加速回流态势。
作为一所新成立的大学,南科大充满了创造创新的可能性,很多教授抱着为南科大“创系”的心愿回到中国。南科大数学系主任夏志宏,是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第一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说,南科大为什么吸引我?因为中国缺乏一个真正国际性的数学系,准确地说,我是来创系,而非创业。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好时代”
郑重表示,南科大到美国做宣讲,发现南科大的科研经费投入超过很多美国大学。
一份南科大招聘手册显示,学校向聘任教师提供充足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可达300万~600万元人民币。在深圳无自有住房的教师可在校内入住周转房:教授可入住150平方米(三房两厅)教师公寓;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可入住100平方米(两房两厅)教师公寓。
深圳先进院能够吸引到大量海外人才也有其“秘诀”。除了为一流人才配备一流设备和条件外,科研与产业化并重才是大招。
樊建平告诉第一财经,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能够同时成功,是因为先进院没有明显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阶段区分,没有人为限制科技人员在创新链条中的角色定位,项目选择以可预见的应用和重大效益前景为标准。科研人员有选择研究方向和项目的自由。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先进院本部发展方向是技术源头,孵化出的几大专业研究所和育成中心定位在技术产业化。同时,产业和资本紧密结合,先进院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了5只投资基金。目前,先进院累计孵化企业502家,其中持股187家,总市值超过250亿元。
2016年8月,先进院研究员喻学锋及其团队的黑磷系列产品制备及应用技术被上市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141.SH)看中,双方成立合资企业——湖北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先进院以知识产权出资22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5%。
先进院院长助理、公共事务与财务资产处处长黄澍介绍,在中科院新建研究所里,先进院第一个尝试基金管理业务。2015年8月,先进院成立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现在很多知名基金公司纷纷上门找我们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好时代已经来临。”黄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