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3.620, -0.01, -0.28%)业总资产独霸全球 风险暴露企稳
记者 李静瑕
[ 2016年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以33万亿美元超过欧元区的31万亿美元,独霸全球。同期,美国为16万亿美元,日本为7万亿美元。 ]
近日,有外媒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以33万亿美元超过欧元区的31万亿美元,独霸全球。同期,美国为16万亿美元,日本为7万亿美元。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银行业扩大全球影响力提供了契机:危机之后,欧美银行业受累进入缓慢复苏的阶段,而中国银行业在历经一轮改革后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7年1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228.02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4.4%。
多维度影响力提升
“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规模的提升,还有‘质’的提升。”前述银行业人士表示,他所说的“质”是在业务能力、风险控制、品牌价值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体现是G-SIBs(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去年11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旗下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G-SIBs最新名单显示,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是级别最高的银行,达到3级。而中资银行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均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工行更是从1级上升到2级,其他三家大行为1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给第一财经的一组数据显示,20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资产、资本以及利润方面,影响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资产方面,1996年全球前20大银行中,中国只有工行入选,排在第10位,其资产规模(3736亿美元)是第一大银行即德意志银行的74%。到了2016年,在全球前20大银行中,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全部入选,并且均排在前5位。工行是全球最大银行,资产规模(34222亿美元)是德意志银行的1.9倍。
资本方面,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7月1日左右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2016年,按照一级资本排名,中国共有119家入围排行榜,其中17家跻身前100名。在前20家全球最大银行中,中国有5家,其中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均排在前五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1996年的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前20名中没有中资银行的名字,最靠前的中行排在第26位。
利润方面,1996年,最赚钱的前20家大银行中,中国只有中行入选,仅排在第17位,利润18.6亿美元,为当时最赚钱的银行——汇丰银行利润(56.9亿美元)的1/3左右。在前20家最赚钱的银行中,中资银行的利润占比仅为3.2%。
到了2016年,最赚钱的前20家大银行中,中国有9家银行入选,几乎占了一半,工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中行的利润(356.8亿美元)是汇丰银行的1.9倍。在前20家最赚钱的银行中,中国九大银行利润占比近54%。
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2017年2月,根据Brand Finance与《银行家》杂志共同发布的“2017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有43家中资银行上榜,12家进入50强,品牌价值总计2580亿美元,首次全球领先。
风险暴露企稳
全球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在于对“影子银行”的担忧,实际上“影子银行”风险早在2010年就进入到银行业监管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更是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来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扩张。
就在几天前,新上任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当前资管业务出现的问题,“一行三会”正在制定统一的监管办法,统一基本标准,促使“影子银行”去掉“影子”,甚至可以减少一些资金隐藏于其他形式,逐步使它公开透明。
前述银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影子银行”的确是悬在银行头上的一把风险利剑,不过监管正在着手全面防范“影子银行”风险,中国银行业出现大规模风险的可能性不太大。有机构也预计,“影子银行”信贷扩张可能在监管收紧压力下有所放缓。
从银行业不良风险暴露来看,2016年四季度已经有所企稳。银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19亿元,不良率为1.91%,从国际比较来看,“并不是特别高”。
中行最新一期《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预计,2017年全球银行业经营状况继续呈现分化态势:美国银行业总体稳健;欧元区银行业业绩压力较大;英国银行业不确定性较大;日本银行业仍不容乐观;中国上市银行经营相对稳健,预计净利润增速与2016年持平,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