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信心指数创三年来新高 美联储6月底前加息可能大
记者 何啸
[ 短期内,经济偏强的走势可能持续,还会受到补库存以及投资黏性的支撑;但从二季度开始,经济下行的压力将逐渐体现,地产、汽车行业放缓的拖累将越来越明显。 ]
本次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间是在两会之前,经济学家们对于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预期与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一致,即“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未来存贷款基准利率下降的概率不大,公开市场利率却可能被多次上调,这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相呼应。
2017年3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1,是2013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连续七个月高于50的荣枯分界线。
信心指数:
创2013年11月以来新高
信心指数(2017年3月)
平均值51.10
最大值53
最小值50.2
2017年3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1,在连续两个月上升之后,创下2013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连续七个月位于50线上方。本月参与该项指标预测的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均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们给出的预测值都高于50线,显示出未来中国经济总体将持续改善、走势向好。其中,民生银行(8.970, 0.00, 0.00%)的黄剑辉给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53,德勤中国许思涛给出最低值50.2。
光大证券(16.020, 0.00, 0.00%)徐高认为,稳增长政策开始出现回撤,防风险占据政策主导,财政支出乏力,货币政策中性偏紧,需求高点已过,开始由平稳逐渐向放缓过渡。一季度经济将继续平稳,随着需求走弱,二季度经济将开始回落。
瑞穗证券沈建光表示,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工业企业利润、发电量、货运量等微观数据大幅反弹。展望未来,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去年底的强劲增长势头,整体下行风险不大。同时,面对海外不确定性,决策层稳定汇率,防范大规模资本流出,而特朗普上任后的三把火并不顺利,出师不利,美元指数也略有下降。在此背景下,预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会企稳,而下半年不确定性增加,主要在于中美贸易关系能否波澜不惊、中国去杠杆进程等。
物价:CPI涨幅回落,PPI增幅加大
CPI%PPI%
平均值1.537.57
最大值2.48.0
最小值0.77.0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53%,较统计局公布的1月值(2.5%)出现回落。参与调研的24位经济学家中,朝阳财富刘海影给出了最大的预测值,为2.4%,而最小值0.7%来自银河证券潘向东。
2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7.57%,涨幅较统计局公布的上月值(6.9%)扩大0.67个百分点。其中预测最高值8%来自莫尼塔钟正生,而最低值7%来自于国经交流中心徐洪才。
徐洪才表示,CPI保持在2.4%~2.5%左右相对平稳,主要是受成本推动,特别是服务产品价格上升影响。PPI总体出现前高后低走势,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将保持在50美元至60美元之间窄幅震荡和平稳运行,而去年PPI基数是一路回升,导致今年PPI同比增速逐渐收窄。
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CPI):
陈卫东:1.8%
周浩:1.6%
朱海斌:1.8%
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PPI):
程实:7.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月消费稳中有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月)
平均值10.49
最大值11.0
最小值9.7
调研结果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0.49%,较去年1~2月(10.2%)数据保持平稳。其中,11%的最大值来自野村证券赵扬,许思涛给出了最小值9.7%。
申万宏源(6.350, 0.00, 0.00%)李慧勇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主要商品中,受油价回升带动,石油及制品类的消费显著回升;而购置税优惠力度减弱之后,汽车消费明显回落。预计1~2月增长10.5%,较2016年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
有所上升
工业增加值增速%(1~2月)
平均值6.25
最大值6.8
最小值5.5
调研结果显示,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25%,较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2月值(5.4%)上升0.85个百分点,整体走势稳中有升。其中,许思涛给出了最小值5.5%,硅谷天堂郭丰给出了最大值6.8%。
兴业证券(7.920, 0.00, 0.00%)王涵表示,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6.7%。低基数叠加小周期复苏将推升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至6.7%。从高频指标来看,1~2月发电耗煤同比增长14.8%,高炉开工率增长28.5%,半钢胎开工率增长29.6%,显著好于2016年底,并远好于2016年和2015年同期。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月)
平均值8.37
最大值9.3
最小值7.6
经济学家们预计,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8.37%,较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2月值(10.2%)下降1.83个百分点。其中,李慧勇给出了最高值9.3%,刘海影给出了最低值7.6%。
潘向东认为,在当前内外需求仍较低迷、产能过剩以及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预计2017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维持相对平稳。尽管2017年决策层对楼市调控仍将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特别是促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去库存,但要出现三四线楼市销量的大幅提升来带动房地产投资的回暖,似乎也不太可能。因而,就2017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要对冲房地产的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抓手”角色将依靠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来实现。
房地产开发投资:
有所上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2月)
平均值5.96
最大值9.0
最小值3.0
调研结果显示,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96%,较统计局公布的1~2月值(3%)上升2.96个百分点。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徐高给出了最高值9%,民生证券邱晓华和郭丰给出了最低值3%。
渣打银行丁爽认为,2017年房价不会有大幅度上升,也不存在大幅度下降的条件,很可能是一个相对“停滞”的状况。他表示,今年很可能上半年投资仍然较强,下半年回归相对低迷的状况。从全年平均来看,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或将不大。
外贸:
进出口金额大幅增加
贸易顺差:出口:进口:
(亿美元)同比(%)同比(%)
平均值294.7014.4820.43
最大值5104545
最小值178-3.55.5
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出口数值预期为14.48%,较1月官方数据7.9%上升明显,进口数据预计值为20.43%。由于进口金额增速更快,贸易顺差将会由1月的513.47亿美元降至294.7亿美元,这一预测将在本周得到确认。
王涵认为,基数因素或推动进出口同比明显走强。去年1~2月份进出口基数很低,而且,春节错位可能使得春节对今年2月份进出口的拖累低于去年,这些都可能推动2月进出口同比出现明显回升。同时,最近几个月发达国家需求的改善或继续支撑出口;另外,跟中国出口类似的韩国在2月份出口仍较强,或暗示中国出口继续改善。
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贸易顺差):
程实:178亿美元
新增贷款:
较上月明显下降
新增贷款(亿元)
平均值9421.74
最大值12000
最小值7000
经济学家们预计,本周将会公布的2月新增贷款与社会融资总量、M2数据都将较上月出现下降,其中,2月新增贷款较1月数据(官方数据为20300亿元)出现回落,至9421.74亿元。
李慧勇预计,2月新增信贷9500亿元,M2增长11.4%。信贷较1月将出现季节性下滑。由于债券收益率仍处于高位,企业仍将主要依靠信贷融资;且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有望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预计2月新增信贷9500亿元。
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新增贷款):
黄剑辉:8000亿元
王涵:12000亿元
社会融资总量:
较1月下降
社会融资总量(万亿元)
平均值1.58
最大值3.0
最小值0.85
调研结果显示,2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58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1月数据(3.74万亿元)显著下降。其中,中国银行(3.640, 0.00, 0.00%)陈卫东给出了最大值3万亿元,徐高给出了最小值0.85万亿元。
钟正生预计新增社融将减至22000亿元。他表示,2月信用利差仍处于相对高位,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与上月相当,预计直接融资仍处于较低水平。表内额度控制要求下,相应的融资需求或大量转移至表外,预计2月委托和信托贷款规模仍处于高位。特别是,从2月票据贴现利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来看,银行或许仍有意压低表内票据规模,以为企业贷款腾出空间,从而票据融资表内转表外的趋势也将得到延续。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外币贷款预计将保持小幅正增长的状况。综合来看,2月新增社融将主要随信贷减少而有所衰减。
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社会融资总量):
潘向东:1.4万亿元
周浩:1.01万亿元
M2:
增速较上月下降
M2同比增速%
平均值11.21
最大值11.6
最小值10.7
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M2同比增速将从央行公布的1月水平(11.3%)下降至11.21%。其中,交通银行(6.220, 0.00, 0.00%)连平、兴业银行(16.590, 0.00, 0.00%)鲁政委、徐洪才和德商银行周浩给出了最大值11.6%,摩根大通朱海斌给出了最小值10.7%。
鲁政委表示,历史数据显示,春节所在月份的M1环比增速往往为负。由此来看,春节错位可能使2月M1同比明显反弹。由于M1同比增速回升,且2016年同期基数略低,2月M2同比增速可能提高0.3个百分点,至11.6%。
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M2):
邱晓华:11.1%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3月央行利率与存准水平调整可能性极小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19位首席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到2017年3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有18位经济学家给出预测,其中仅有一位经济学家认为3月存在降准可能。
针对我国年内是否会继续上调公开市场利率这一问题,有16位首席经济学家预计年内这一利率将会继续上调,其中,有12位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上调幅度约为10~20BP,4位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上调幅度将在20BP及以上。仅有3位首席经济学家预计年内这一利率将不会继续上调。
其中,工银国际程实认为,2月3日公开市场利率的上调主要是因为央行在春节前投放了巨量的流动性,而防范金融风险和抑制资产泡沫依旧是央行的目标,所以央行选择节后加息起到警示作用,以防止债市再加杠杆。2017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仍有较大的下行风险,不支持央行继续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因此,他预计年内公开市场利率将不会再次上调。
沈建光认为年内公开市场利率将会上调20个BP及以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通胀从隐忧逐渐成为现实风险;二是防范金融风险与抑制资产泡沫;三是帮助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美国加息在即,中美利差扩大则会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压力,因此需要中国也相应收紧货币政策应对。
汇率:
人民币月内将持续贬值
汇率(2017年3月末) 汇率(2017年底)
平均值 6.89 7.12
最大值 6.95 7.3
最小值 6.85 6.8
年内人民币对美元还可能会贬值,但幅度将会小于去年。经济学家们认为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将贬值0.22%至6.89(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875),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则从上月底的7.09下调至7.12。
丁爽认为,今年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对一篮子货币的相对稳定,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或许不会有大的动作,更多的是做一些基础性、铺垫的工作,包括结算、清算系统,货币互换制度安排,地区的人民币结算中心等。
官方外汇储备:2月继续减少
官方外汇储备(亿美元)
平均值29760.56
最大值30050
最小值29500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官方外汇储备将减少至29760.56亿美元,这一预测值低于央行公布的2月水平(30051.2亿美元)。其中李慧勇给出了最大值30050亿美元,最小值29500亿美元来自陈卫东和徐洪才。
许思涛表示,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至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已降至29900亿美元,一系列稳定汇率的举措(加强资本管控和耗费外储等)也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如资本管控造成流动性收紧,结构性改革恐难有进展。在2017年中美利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未来想要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将变得更为困难。
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官方外汇储备):
陈卫东:29500亿美元
连平:29800亿美元
邱晓华:29600亿美元
王涵:29800亿美元
伍戈:29800亿美元
许思涛:29580亿美元
祝宝良:29800亿美元
稳增长压力减轻,政策向结构性改革倾斜
本次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间是在两会之前,经济学家们对于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预期与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一致,即“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邱晓华认为,三四线地产销售数据亮眼,将带动地产投资,由于PPP项目的落地,基建投资也有支撑。一二季度经济不会有较大压力,因此货币政策将维持偏紧的趋势,财政政策继续发力。
黄剑辉认为,经济顺利开局,货币政策将更偏中性,并将去杠杆、防风险与抑制资产泡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一是货币政策更加强调“中性”;二是强化资本市场在去产能、去杠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四是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回归中性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支持。一是优化税制,适当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二是清费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就业稳定;三是大力推动PPP项目落地,有效拉动投资,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预测与判断
——美联储6月底前加息可能性大
对美联储今年加息时间进行预测的首席经济学家共有18位,他们均认为美联储将在6月底前加息,其中40%的经济学家认为3月美联储就将调高利率。
郭丰表示,目前来看,美国经济数据转好且略超预期,增加了美联储加息的必要性。另外,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在2017年年中,美国通胀率(核心PCE)达到2%的目标,并在国会听证会重申了“加息不会等太久”的言论。因此,他判断美国年中加息的概率在增加。
潘向东认为,目前美联储对加息的言论语气激烈,由此判断3月加息的概率可能大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