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在连续两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后,本周第一个交易日央行再度恢复了逆回购操作。
3月13日,央行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14天和28天品种均为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35%、2.5%和2.65%,与前期持平。当日800亿元到期,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500亿元,为连续第13个交易日净回笼资金,分析人士表示,这显示出央行有意维持连续的资金净回笼态势。同时,也显示出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精准度在日益提高。
从市场表现来看,3月13日,上海银行(23.890, 0.29, 1.23%)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涨跌不一,隔夜Shibor跌2.29基点报2.37%;7天期Shibor跌0.6基点报2.64%,1个月期涨0.73基点报4.12%,续创2015年4月20日以来新高;3个月期跌0.17基点报4.29%。
对于央行操作,招商宏观研究观点指出,央行在上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1100亿元,并于上周二续作了1940亿元MLF但拉长了期限,可是这一系列“中性偏紧”的操作并未对市场流动性造成显著冲击。
上周除国债之外,回购利率、票据利率、信用利差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反映市场中的流动性情况尚好。而美元指数的冲高回落,也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金流动形势整体上出现改善。
本周逆回购到期量3900亿元,较上周增大,加之央行连续进行资金净回笼,也令市场对季末流动性的预期偏谨慎。机构观点指出,近期资金利率缓慢抬升,与央行持续回笼资金、拉长期限的去杠杆操作有关。
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悲观,但短期资金面维持紧平衡,反映市场主要担心季末考核引起的流动性变化,而非银机构不愿意加杠杆,近期短期资金的融出相对较多。
数据显示,本周逆回购到期量3900亿元,较上周增大,加之央行连续进行资金净回笼,使得市场对季末流动性的预期偏谨慎。兴业证券(7.820, -0.02, -0.26%)固收研究团队指出,近期资金利率缓慢抬升,与央行持续回笼资金、拉长期限的去杠杆操作有关。
“整体上看,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悲观,但短期资金面维持紧平衡,反映市场主要担心季末考核引起的流动性变化,而非银机构不愿意加杠杆,近期短期资金的融出相对较多。” 兴业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
3月末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的时点临近,招商宏观研究指出,该因素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调整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压力增大,当商业银行压缩广义信贷增速时,同业资产是最容易调节的部分。同业资产虽然收益率不高,但流动性最好。
“金融去杠杆”可能在3月后期进一步加速,将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
而从国际因素来看,招商宏观研究认为,上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超预期表现,使得美联储加息已成定局,虽然上周美联储加息概率以及美元指数均在冲高之后出现回落,但在往次美联储加息操作之前,美元指数大概率将阶段性走高,这可能不利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金流动形势,可能对国内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