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更新中……
明晟MSCI在北京时间15日凌晨五时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这已经是A股第三次闯关MSCI无果。
MSCI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国当局为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对中国A 股市场的准入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显著的改善。这些制度改善意在扫除之前被视为A 股纳入的几个主要障碍,其中包括:(1)有效解决实际权益拥有权问题;(2)加强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以回应这个近来被投资者视为最关键的问题;(3)改革QFII 制度,旨在放宽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两项限制。
一、招银国际苏沛丰:不纳入的话,A股肯定会跌,跌幅或在5%左右。
二、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迟来的或许更美好
从短期来看,即便A股纳入MSCI,由于初始比例较低,增量资金也会非常有限;长期随着纳入比例的提升,增量资金总量会增加,但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海外经验来看需8-10年),增量效果也将被大大稀释。我们当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结果,毕竟未来的结局是确定的,未来资本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国内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将继续加速,A股纳入MSCI是早晚的事,正如我们越来越关注海外市场一样,全球投资者也越来越无法忽视A股的存在。
三、瑞银证券首席新兴市场策略师Geoffrey:中国股市下行空间有限
MSCI虽然未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但中国股市下行空间有限;MSCI未纳入A股让人意外;而在后市表现方面,和一年前相比,上证综指已经下跌了44%,所以虽然中国股市可能因为该决定而下跌,但下行的空间要有限得多。
四、国泰君安乔永远:反竞争条款或成为阻碍A股纳入主因
针对此前MSCI所提出的额度分配程序、资本流动限制、投资收益所有权、公司停牌任意性等问题,监管部门已出台了数项措施并基本妥善解决。然而针对“预审权反竞争条款”问题有关部门却未作出实质性表态。此前MSCI董事总经理谢征傧在接受香港明报专访时称,取消ETF等A股挂勾衍生产品海外上市的预审权对于A股入摩至关重要。因此反竞争条款问题可能是掣肘此次A股纳入的最大主因。
五、中金:并非完全意外,实际影响有限
并非完全意外。我们在昨天的点评《MSCI与A股谜底将揭晓:不纳入怎么办,纳入怎么办》中认为纳入的概率是6成,“不纳入”与“纳入”的主观概率相差并不玄虚。从本地投资者的实际感受来看,我们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真的相信纳入是大概率事件,而且无论结果是哪种结果,投资者都可以找到明显的理由。因此这样的结果并非完全意外。
六、麦格理副总裁:A股改变时间太近妨碍纳入指数
麦格理(Macquarie)公司分管ETF销售及策略的副总裁克里斯-约翰逊(Chris Johnson)表示:“A股监管虽然已经有了改变,不过这些变化看起来似乎才刚刚发生。”约翰逊表示,明晟公司的新闻稿并没有指出中国官方在向全球投资者提供A股可接近性方面作出的“重大改进”。
七、国金策略点评MSCI事件:“三”动然拒,说闹觉余
国金策略李立峰团队李立峰魏雪袁雯婷
事件: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5点,MSCI在官网上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公告显示,MSCI将继续保留中国A股在2017年纳入新兴市场的审核名单上。
主要观点
1、与前两轮(2014、2015年)闯关失败的原因“同出一辙”,“市场准入限制”成掣肘。
A股延迟纳入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市场准入问题仍悬而未决。具体来看,包括了①“QFII额度分配”;②“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③“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④“內地交易所针对金融产品的预先审批限制”。
2、提前做了预期管理,市场对A股被成功纳入MSCI指数预期有所降温,本轮A股冲击MSCI未果也大致符合预期
市场的预期往往具备前瞻性。早在6月6日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就称,“对于A股市场本次是否能纳入MSCI,各方当以平常心对待”;之后,MSCI将公布评审结果方式由“原本打算设立新闻发布会,但之后改为通过电话会议的方式宣布结果”,由此,市场预期发布规格的降低已预示着A股冲关不果的可能。
3、相比较前两轮(2014、2015年)A股冲关MSCI未果而言,国内投资者对第三轮冲刺MSCI事件看待的更加理性
随着国际投资者对A股交易制度与准入制度陆续提出的相关问题,我国监管层做了积极的回应并做出了相应的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达到“合拍”的状态,可能还是需要时间。
本轮MSCI冲关未果将客观上将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出相应的修补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的开放,只有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中长期资本市场建设未必是一件坏事。
4、尽管对本轮结果有所预期,但随着结果披露之后,对市场情绪短期仍形成偏负面的影响
对于A股短期走势而言,其起实质性影响的并非“本轮A股冲关MSCI冲关成功与否”事件,无论结果是成功或未成功,短期均或出现前期博弈“MSCI事件”的资金选择离场(当然,不排除部分博弈资金提前做出选择),由此,即使本次纳入MSCI,并不一定会导致市场上涨。客观上讲,尽管对本轮结果有所预期,但随着结果披露之后,对市场情绪短期仍形成偏负面的影响。
5、诸多因子制约风险偏好,操作上建议耐心等待为宜,配置上继续偏向于消费类板块
短期避险情绪上升,英国退欧风险加剧,全球美债收益率逼近纪录低点,“黄金、美元”等资产受益;全年来看行业配置,我们倾向于部分偏消费类以及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板块,具体来看,“白酒、家电、农业、银行、保险”等我们相对是看好的;另外,部分符合今年产业趋势与消费习惯,高景气度的部分子行业,我们相对看好,如“tesla产业链,苹果7相关电子零部件”等。具体可参考《0605:“热闹”是暂时的》、《0612: 步入兑现期,短期谨慎为宜》。
八、花旗:对MSCI三拒A股感到失望预计明年A股纳入机会为70%
花旗分析师Jason Sun等人在报告中表示,对MSCI三拒A股感到失望,尽管此前对纳入预期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认为49%不会纳入)。预测2017年6月再获纳入机会为70%。
短期A股投资者情绪将因此受到负面影响,因国内对A股纳入预期较境外更高。
花旗认为,MSCI决定未改变中国股市基本面。
即使纳入,以5%初始比例计算,预期吸引220亿美元资金,目前国外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持股量已达850亿美元。
九、华泰证券:A股市场化建设仍有提高空间
华泰证券罗毅认为,MSCI再度婉拒A股,但并不改变整体纳入趋势,且若政策节奏加快,提前纳入可期。A股市场化建设仍有提高空间,不断促进A股市场向更加开放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平常心对待纳入结果,看好金融板块改革前景。
十、元大证券:情绪“宣泄”或致A股短期下跌,存在跌破2800可能
元大证券分析师宋劲发表评论称,情绪面上的宣泄可能会导致A股短期下跌,但端午节后的市场已经部分体现了不纳入的预期。A股跌破2800的可能性存在。
十一、法兴银行:与被MSCI纳入相比中国A股存在“更加严重的”问题
法兴银行亚洲股票策略主管Frank Benzimra称,A股被MSCI拒之门外对中国股市来说“不是一个积极的进展”。Benzimra重申对中国股票的负面看法,因为存在“更加严重的问题”,其中包括杠杆上升、人民币走势不明朗、信贷推动的增长可否持续。
十二、道富银行:中国股票纳入MSCI指数是“必然”趋势
道富银行称,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必然”趋势,鉴于全球投资者皆已心存此念,A股应当仍会被视为“机遇类股”。随着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最终纳入会是件“很快”的事。从权重上讲,中国股票之于新兴市场指数应会相当于美国股票之于发达市场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