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忠
要说最近财经圈比较热的话题,那险资绝对算的上头一号。
在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率先对准“野蛮人”开枪之后,保监会也拿出了自己的“紧箍咒”给一些险资戴上了。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13日在京表示:
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项主席一下子说到了关键。
所以资本在市场上不能太撒欢,参与市场博弈,更要看看自己背后的产业逻辑支撑。
险资被重点监管,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得到明确,一直以来,以产业支撑为特色的产业资本是不是可以“接班”了?
东吴证券指出,2016 年以来,大股东净减持831亿元,但11月28日至12月2日一周,产业资本净增持111.7亿元,前一周净增持71.8 亿元, 产业资本金在持续了将近3个月的净流出之后,开始回暖。具体案例上,近期有阿里入股三江购物的案例,在险资频频举牌后产业资本也加快了入市的节奏。天风证券认为,接下来,产业资本的动向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产业资本接力险资进场。
如今险资野蛮举牌的“这扇门”被关了,而产业资本又蠢蠢欲动,那他们有什么好的方式参与到上市公司中呢?或许做个安静的“关键第二人”也不错!
“第二人”就是指不直接谋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而是成为第二或者第三大股东等;“关键”是指对公司保持着足够的影响力,体现在公司管理、产业并购等之上。——投行人士表示。
其实资本玩家膜拜的巴菲特、3G资本都是这种“套路”。
巴菲特背后也是保险资金等,但是,与国内险资的模式不同,他喜欢长期持有公司股票,而且不会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清洗”,而是参与重大决策,以此把控公司发展方向。
3G资本借助重塑啤酒行业全球格局成就了自己,如今,3G资本投资团队在食品饮料行业持续发力,逐步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产品饮料产业集群。3G资本模式的核心在从控股投资到主动管理的经营理念、产融互动模式,业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赋能式投资”。
好了,国外的经验咱们说到这,来看看咱们国家的情况
和君集团资深合伙人宋思勤指出,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结构转型和传统上市公司集体转型新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与3G资本相似的历史机遇。如果有投资机构能够像3G资本一样,寻找到那些主营业务逐渐衰退、发展动力减弱、人才流失、效率低下的上市公司,然后投资这些上市公司,通过导入相应的资金资本、管理经验、产业资源和人才队伍,提升企业效率,推动企业进入产融互动的新成长,则功莫大焉。
让我们来翻译一下,看做个“关键第二人”有啥好处:
“对于财务投资来讲,关键第二人的身份,可以让资金在投资上市公司之后,掌控上市公司产业发展的逻辑,选择成长性的产业,上市公司和投资方可以实现双赢,投资方减持退出也将获益丰厚;对于产业资本来讲,关键第二人的身份,可以引导上市公司原有管理层转型资金孵化的产业方向,实现资本背后之后的产业项目证券化,可以实现上市公司转型升级。”长江证券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