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莱德表示支持A股纳入全球指数,标志着业内态度发生了转变。此前MSCI提出的第四个纳入A股方案被认为很可能通过。
贝莱德(BlackRock)首次支持在MSCI明晟全球指数中纳入中国内地股票,从而对这家指数提供商将A股纳入基准指数的第四次尝试予以了支持。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股市和第三大债市。然而,围绕是否要在全球指数中纳入中国内地资产(此举会迫使跟踪投资指数的基金投资于中国国内市场),各基金管理公司却争论不休。
目前,跟踪投资MSCI最主要的新兴市场股指的资金规模估计为1.5万亿美元。上个月,这家指数供应商曾提出一种纳入A股股票的方案,该方案只关注经由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Stock Connect)系统提供的大盘股。这种互联互通系统令国际投资者能通过香港交易沪市和深市股票,而不必在中国内地登记。
该提案是MSCI多年来提出的第四个类似方案。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并未具体支持目前的方案,不过该公司表示:“贝莱德支持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
贝莱德的支持表态最先由《华尔街日报》(WSJ)报道,它标志着业内的态度可能发生了转变,原因是业内人士一直普遍认为,该基金在这次表态之前对MSCI的建议持抵制态度。
贝莱德表示:“我们有逾十年的为客户管理A股投资的经验,还有多种途径提供这类敞口,其中包括在中国国内市场开展投资的配额,以及使用沪港通和深港通的能力。”
在MSCI的新兴市场基准指数中,中国在内地以外股市上市的股票占了27%。不过,不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对中国国内股票和债券的国际投资占比依然不到2%。

数据来源:摩根士丹利
多年来,对于如何最好地启动将中国内地股票纳入全球股指的漫长过程,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MSCI最大的股指对手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曾率先采取了一种“平行宇宙”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该公司除了现有的不含中国股票的旗舰指数,还打造了一系列包括中国内地股票的基准指数。
首个纳入中国债券的大型债券指数供应商彭博(Bloomberg),在今年早些时候采取了类似方法。
去年MSCI提出的方案未能通过,原因是基金管理公司担心中国的资金管制(自那以来中国的资金管制一直在收紧)、监管上的治外法权、以及部分独一无二的国内市场行为。
与去年相比,该集团这一最新方案大大缩水。分析师表示,新方案通过的可能性大于50%。因为,使用经由股市互联互通机制提供的股票,令基金管理公司能够绕开中国严密资金管制引发的问题,而这是这家指数供应商的股东提到的决定推迟纳入A股的主要原因。

A股入摩缩小化方案
股市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一种闭环,这意味着国际基金管理公司会用港元通过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买入内地股票,并会用同样的货币将其卖出。
如果今年6月A股被纳入,被纳入股票占整个指数的比重会只有不到0.5%,需要的投资或在100亿美元左右。最初的资金流动被认为不太可能改变市场动向,尤其是考虑到纳入MSCI指数虽然是在6月份决定,却只会在一年后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