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益资讯 > 正文
   
 
杜葵:引商业入公益(图)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4-03-20 09:39  来源:腾讯网
 
 
杜葵:引商业入公益

 

杜葵敏锐察觉到公益与商业存在共通之处,为实现公益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他主张用商业的思路和方法运作公益

2014年2月10日,正值春节后北京白天气温最低的时节,但在东五环外的YBC创业学院三楼的会议室里,弥漫全室的热烈气氛却让人全然忘记了严寒:20多个项目官员分成四组,每组成员各占一隅,投入地讨论着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China,以下简称YBC)的新一年工作规划。一名中年男子则来回走动,观察着各个小组的进展。他就是YBC总干事、YBC创业学院院长杜葵。

讨论结束后,杜葵点评了每个小组的方案,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从这个讨论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成员纷纷抢答,“办事效率不高”,“组织架构庞大且复杂”,“各个部门的工作之间有交叉,很浪费资源。”

“你们再试试把受助者和捐助者当成客户,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来设计,看看结果会怎样?”又一轮讨论过后,有人说,“各部门资源得到了最大效率的利用”,“各部门办起事来更有效率”。

眼前这个场景正是YBC总部2014年度工作规划会议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却是用商业模拟游戏的方式完成的。作为会议主导者,杜葵基于多年在商业咨询培训机构的任职经历,最擅长于把商业领域的经验和思路,灵活运用于YBC的日常工作之中。

在杜葵看来,凡是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事情都是公益,比如谋求社会权利、资源的平衡分配,包括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的平衡,而要想实现公益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他主张用商业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操作,当然前提是,在公益的出发点和对目标的追求上,一定要保持公益本身的纯粹性和纯洁性。

“我们得承认,商业组织是这个社会里最有效率、最富创新性、最能适应环境的组织,商业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公益人更是应该学习商业知识和商业模式,做专业有效的公益。”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专访时,杜葵如是说。

公益是一个“自私的”选择

杜葵已过不惑之年,担任YBC总干事之前,他最为大众熟知的身份是国内体验式培训的引领者—人众人教育集团总裁,曾在多个知名电视类职场招聘节目如《非你莫属》《绝对挑战》中担任评委。

电视上的杜葵总是西装革履,他极具洞察力,且口才极佳,他的每条点评几乎从不会给对方造成打击,却又让人豁然开朗,因此颇受求职者爱戴。而彼时,杜葵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YBC评审委员会主席、导师志愿者。

2005年,杜葵早年的同事、时任YBC执行总干事的张惠玲找到杜葵,“我正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情。”她希望杜葵也能参与到这件事中。张惠玲所指的“事情”,就是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这是一个旨在扶持青年创业的教育性公益项目,通过在全国发展志愿者帮扶网络,为缺乏启动资金和商业经验的创业者提供咨询培训、资金支持和三年陪伴式导师辅导。张惠玲认为,杜葵多年的咨询培训背景和明显的“公益人格特质”,非常适合做YBC导师志愿者。

听完张惠玲的介绍,杜葵对YBC产生了极大兴趣,“很少会有公益组织选择商业领域,通过发展商业来解决社会问题。”杜葵说。

更为关键的是,YBC的工作契合了杜葵一直以来的追求。尽管多年来,杜葵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拼,但他真正最想做的事情却是当一名老师。他意识到,自己在企业所做的工作与YBC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我认为,最好的公益组织是发挥每个志愿者的特长,把各自的工作与公益结合,并且在公益行为中获得成长和成就。YBC就是这样一个教育性的公益组织。”此后,杜葵加入YBC,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志愿者生涯。2013年,他辞去商业职务,专职担任YBC总干事,“我从做公益的志愿者,成为干公益的经理人”。

杜葵的选择却让很多身边人大为不解,不止一位朋友向他提出质疑,但杜葵的回答总是简单而坚定,“公益是我个人的一个自私的选择。”

杜葵之所以会有此感悟,源于他在四川成都时的一段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杜葵与公司同事一起奔赴成都,在给灾民做心理辅导时,他发现前一晚还在帐篷里睡大通铺的灾民们,无不穿戴整齐、态度端庄。“与他们相比,我自己倒更像灾民。我们都以为自己是拯救者,内心有一种崇高感,而当地灾民却展现出了他们的强大和坚韧。”杜葵说。那一刻,他突然体会到,在公益行动中真正获得了拯救的其实是自己。

“选择公益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说做了公益就变得崇高了,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杜葵坦言,是公益让自己更有存在感和快乐感。

公益也需要有商业思维

在商业领域闯荡多年的杜葵,深知商业思维对公益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他心中有一个愿景:YBC要成为“中国最具专业性的公益组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比利时留学回国的杜葵,加盟柯达公司中国总部。在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杜葵的商业理念和商业运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那段时间的经历比我在商学院学习时的效果还要好。”杜葵说,“我学会了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市场的变化出发。我还学到,要想更专业、更有效地运营企业和获取资源,就要考虑到资源的回报,最大效果地利用资源。”

在杜葵看来,公益和商业之间,只有出发点和结果不同,但在运行过程中,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例如,商业与公益都要考虑满足某一个群体的需求,商业满足的是愿意付钱的客户的需求,而公益满足的是社会上弱势群体的需求。“只要在出发点和对目标的追求上保持公益的纯粹性和纯洁性,中间过程完全可以用商业的方式去运行。”杜葵说。

为了说明商业手法操作公益项目的优势,杜葵举了个例子。雾霾天时,有人购买口罩赠送给交警和环卫工人,或是公益机构动员企业捐款,再将筹集的资金用于购买口罩。但是,如果用商业的方式来操作,会是什么样子呢?杜葵的答案是,可以由公益组织购买口罩来卖给普通大众,卖之前事先声明,口罩的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收益将用于比如购买树苗以组织植树等环保行动,每个购买口罩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让购买者多付一点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用它去做更多公益。这样不光可以让部分交警和环卫工人少受雾霾侵害,甚至可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减少雾霾沙尘的发生。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公益。”杜葵说。

杜葵直言,公益其实也需要追求回报,但这个回报与商业所追求的利益回报有所不同。公益的最大回报在于让那些得到公益资源的人,在受到帮助后,将公益资源不断延续下去,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

“YBC就是一个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公益组织。”杜葵说。YBC主要提供3——5万元的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并开展咨询培训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用公益的方式支持和培养创业青年。不过,YBC提供的资源只是起到撬动作用,创业青年需要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并将启动资金还给YBC,YBC则会将这笔资金循环使用于另一个创业青年身上。截至目前,已有近200位创业青年完成初创期后,自愿加入YBC成为创业导师志愿者,开始反哺公益事业,形成了一种公益力量的正向循环。

 
 
 
责任编辑:
红叶先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杜葵,商业,公益,杜葵,敏锐,察觉到,公益,商业,存在,共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