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专栏
7月24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世超提出,建议对室外排队等候队伍实行禁烟。由于室外排队等车、排队购物等各种排队等候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吸烟者在排队时吸烟,会给周围人群带来更大的烟草烟雾的侵害,因此,建议增加在室外排队等候队伍中禁止吸烟的相关内容。这意味着,北京的禁烟区域有所扩大(7月25日《新京报》)。
烟草之害已经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予以证明了,但是,明知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的控烟也步履蹒跚,这其中既有利益的博弈,又有控烟措施的不力和控烟范围的不广泛。现在,北京把控烟的范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就是控烟力度和范围增加的标志。而要落实这一措施,首先要让公众明白,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吸烟危及他人的不仅在于让很多人被动吸入二手烟,还会让更多的人遭受三手烟之害。
三手烟是指吸烟者吐出的烟雾依附在不吸烟者的头发、皮肤、衣物(衣服帽子和挎包背包等)、公共环境中的墙壁、椅垫、地毯等物体上,这些烟雾残留中包含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钋210等有毒和致癌物,随着人们的活动和带回家中,可以对妻儿老小和其他家庭成员造成范围更大的伤害。因此,禁止吸烟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的公共场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控烟措施。
但是,控烟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如果没有可行的操作方式,这样的控烟也会流于形式。在这方面,此前的京版“控烟条例”规定是由烟草专卖部门对在公共场所违反规定吸烟者进行处罚,但是,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认为烟草销售和控制吸烟是利益冲突的双方,由烟草专卖部门进行处罚,有违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因此建议将处罚主体分别调整给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此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也建议,应明确中小学生不能吸烟,除对违者进行处罚外,家长、监护人、老师也要承担相应的处罚。这些措施也都体现了北京控烟的进步。
不过,如果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 O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行事,才有可能达到真正控烟的效果。“公约”建议,所有成员国采取控制烟草产业的措施,例如禁止烟草广告、禁止公共场所吸烟和对烟草产品课以重税,同时加强戒烟的健康教育、对烟草商提起法律诉讼等。
吸烟是两方面的行为,一是消费者对烟草消费,二是烟草商的生产和销售。现在,只禁止公众消费烟草是不够的,也存在局限,还需要对烟草商提起法律诉讼,让其对危害公民健康和生命的行为付出巨大代价,以致破产,才能有效控烟。
7月1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市法院的陪审团裁决,要求美国第二大烟草公司雷诺兹烟草公司向辛西娅·鲁宾逊支付236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创下佛州历史上涉及非正常死亡的个人诉讼判赔金额纪录(7月21日《北京晨报》)。
无论是否从美国这个案例和以前的案例得到启发,现在也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应该允许因吸二手烟导致健康受损的受害人向烟草公司提起诉讼,迫使烟草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果能够实施,将会有力阻止烟草公司继续生产烟草产品以危害社会和公众。
(作者系北京媒体人) 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