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益资讯 > 正文
   
 
评论:冰桶挑战在中国何以冷热不均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4-08-22 11:13  来源:京华时报
 
 

 从冰桶挑战的最根本目的看,能否让受助人得到救助是最实质的指标。以中国庞大的慈善需求,多一些高调的王思聪式的捐款者,比多一些高调的淋水者更有意义。

  7月发起于新西兰抗癌组织、并以美国波士顿为扩散中心的冰桶挑战接力运动,一个月内即传入中国,已有包括郭台铭、雷军、周鸿祎、姬十三、王思聪等商界知名人士完成了冰桶挑战。许多体育和演艺界明星也发布挑战视频。

  不过,与火爆的明星参与热情相比,捐款账单要清冷许多。截至8月20日,有6000名网友通过微公益平台为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捐款,总额是150万元。而王思聪完成挑战后通过微公益平台捐款的100万,是目前金额最大的单笔捐款。

  此前就有舆论认为,冰桶挑战在中国“变了味”,趋于娱乐化和被企业家利用,而偏离了慈善主调,微公益平台的数据或许可资佐证。但从冰桶挑战的规则和慈善文化在中国的发育背景来看,这一结论也许太悲观了。

  冰桶挑战的特点是结合了娱乐性和公益性,并且给予参与者自由的选择权。你可以淋一桶冰水然后点名传递,也可以不淋水捐款,还可以既淋水又捐款。从公益的大理念来说,给潜在受助人直接捐款,当然是行善,但是通过参与游戏传递了关注“渐冻人”的理念,未尝不是行善。冰桶正好提供了一个赋予慈善公益以弹性的机会。它消解了通常我们面对慈善时的神圣感庄严感,等于用一桶冰水消减了慈善的门槛,它将娱乐与慈善巧妙结合,增强了传递性能。

  当然,在中国慈善具有更为复杂的含意。以冰桶挑战在中国的表现论,它至少凸现了中国参与者的三种诉求:一是圈子存在感的诉求。到目前为止能够吸引舆论焦点的,都是各界明星。而点名传递的过程,即是圈子划定的过程。点名和被点名,客观上俱可“刷”出在圈子里的存在感和重要性来。二是品牌宣传诉求。特别是商界人士,由于明星聚焦效应,均可以通过此项活动加深社会对其个人及其主导产品的社会印象。三是娱乐诉求。淋水和点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自己得到快乐的过程。比尔·盖茨自己设计铁架子,郭台铭点名林志玲穿少一些,都属于此类。

  尽管从中国传统的慈善理念讲,这些诉求多少有些名利场的喧嚣,有夹杂私货之嫌,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断定这些诉求不正义。突出明星的冰桶挑战,是自然的舆论倾向,在美国亦然。各路明星们在挑战中凸现自己的个性和诉求,也属人之常态。关键是,这些诉求的寻求和实现方式,并非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那么,有何不可?实际上,冰桶挑战这种既强调娱乐又强调慈善的活动,暗含了这样的隐喻:慈善不必须完全利他,而可以做到既利他又利己。

  当然,从冰桶挑战的最根本目的看,能否让受助人得到救助是最实质的指标。就此而言,目前参与者众而捐款额寡的情况,确实不匹配。以中国庞大的慈善需求,多一些高调的王思聪式的捐款者,比多一些高调的淋水者更有意义。

  冰桶挑战之所以存在行动和捐款的冷热不均,从根子上讲,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养育滋润出深厚的慈善文化,而慈善文化的生成和强固,不是由一个游戏所决定的,而在于税负设计理念能否给予慈善更强有力的鼓励。有了这样的制度环境,慈善才可能行之如常。你郑重其事地做,娱乐式地做,都不再令人讶异。相关报道见A15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责任编辑:
袁卫华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评论,冰桶,挑战,中国,何以,冷热,不均,冰桶,挑战,根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援藏医生刘向梅:我爱这个地方以后也是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专家呼吁建立特种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患者权益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