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连接--互联网让公益更有力量
腾讯一直以来将公益与环保理念融入经营实践中,在多项业务中向亿万互联网用户传递保护自然、关爱社会、人人公益的理念。作为腾讯的创始人之一,马化腾在2007年推动腾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公益慈善基金会。
马化腾先生发言 摄影:©TNC
在论坛上,马化腾表示:“九年前腾讯成立公益平台,希望把7亿用户与数千家NGO连接起来,实现指尖上的公益。目前,移动化和社交化已成为国内网络捐赠的主流。同时,近半数慈善项目来自草根公益组织及个人,这让公益行为更长尾和大众化。”
马化腾还提到,腾讯近期的一些创新公益尝试,除了运动捐步、为盲胞读书捐声音、信息无障碍运用以及404页面寻找走失儿童等项目之外,微信还与环保部合作推出公众号,让大众能利用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监督污染排放。
显然,公益慈善已经成为中国商业社会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众多知名的企业家也已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成为新公益社会的践行者。
随着商业文明的进步,现代企业责任需延伸到更广阔领域——现代企业应把社会责任上升到品牌战略高度、把社会责任融入品牌血液——这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
朱保国先生发言 摄影:©TNC
健康元药业董事长朱保国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社会企业家,他在论坛上表示:“2015年中国大陆亿万富豪已有596位,第一次超越美国(537位)。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直接影响了慈善赠予人数和资金池的增长。中国这一代慈善企业家大多数是白手起家,开始大手笔慈善捐赠的平均年龄不到50岁,而且40岁以下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所以,是一边做事业,一边做公益慈善,跟西方或者港澳台很多退休企业家或者二代、三代家族慈善还不一样。
从2010年开始,我就选择环境保护领域,以这个为主线来做公益。我觉得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开始身体力行投身环保公益事业,这些企业所形成的商业环保力量不容忽视。未来我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自然保护这一块,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工作。”
论坛现场 摄影:©TNC
在论坛上,杜克能源前任董事会主席和CEO詹姆斯•罗杰斯(JAMES E. ROGERS)亦提到:“杜克能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力公司,我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同时关闭了50多个火电厂来减少碳排放。美国现在还没有减少碳排放强制性的法律要求,但在2005到2015年间我们主动减少了28%的碳排放,我们要为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子孙保留美好的未来。我知道中国在核电方面将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中国在太阳能、风电方面,还有储能技术方面也都非常领先,这些都会改变世界能源行业的布局。”
詹姆斯•罗杰斯先生发言 摄影:©TNC
布里奇斯潘集团(THE BRIDGESPAN GROUP)董事局主席兼联合创始人、国际慈善行业领军人物托马斯•蒂尔尼(THOMAS J. TIERNEY)在论坛上发言:“我觉得我们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有那么一种愿望,希望回报于我们的国家,回报于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人民。在美国两百年前就开始出现了志愿的行为,通过志愿参与,建立起了大量非营利机构。慈善和社会公益,实际上在美国现在已经根深蒂固,现在25%的美国人都会进行慈善或者公益的捐助。还有就是,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有才能的人,非常了不起的人,加入了慈善公益领域,他们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这一模式已在全球范围兴起,中国也有许多企业家慈善家开始把商业化机制引入公益行业,使公益行业更加有效率,以便解决更多社会问题,公益慈善行业在他们的努力下,正在变的越来越好。”
托马斯•蒂尔尼先生发言 摄影:©TNC
此次慈善思想盛会上,嘉宾阵容之强在国内首屈一指,泰斗“过招”、精英对话,引人入胜,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与新科技紧密结合,推动慈善全球化进程,创新催生新的慈善形态,共同努力,携手并进。
现场图 摄影:©T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