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益创业渐成大学生创业新方向)
昨日,“创青春”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类)决赛在宁波江北区老外滩举行,入围决赛的33个公益项目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秘密答辩,今年新增的公益创客先锋论坛更是深受大学生欢迎。团省委副书记王慧琳出席活动并作讲话。
33个公益项目入围
大多项目关注社会事业
昨日上午,在公益赛秘密答辩环节,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盲盲仁海”项目获得评委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有一次,我在浙江图书馆看到了一场盲人电脑培训,我才第一次知道,盲人也可以用电脑。”该项目的负责人方鑫祥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年级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一时候加入学校的“创行”公益组织,首度触网公益。
就是这次偶然的机遇,方鑫祥开始关注盲人群体。“后来,我了解到,盲人朋友就业渠道非常单一,几乎都是按摩行业,还有很多人因为经济无法独立只能依靠亲友生活。而经济独立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方鑫祥和队友开始摸索,“盲人可以上网,是不是可以从事电商行业?”
带着这个大胆的设想,方鑫祥开始着手盲人电脑培训,在走访了无数电脑培训专家和无障碍研究领域的专家后,他决定先培训一批盲人讲师,并着手制定盲人电脑培训教材。“这些盲人讲师可以获得残联每月1000多元的补贴,虽然赚的钱没有按摩赚的多,但是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教会盲人使用电脑后,接下来就是电商技能培训,方鑫祥通过与阿里巴巴、省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寻求合作,开展盲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盲人实现了多种职业规划,除了电商之外,还有播音员、调音师、IT工程师等。
截至目前,团队已经帮助16名盲人成为了IT工程师,并成立了无障碍产品联盟,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微软等16家企业达成合作,未来将帮助更多的盲人进入联盟企业,进行无障碍测试工作。
为了改善盲人的生活质量,方鑫祥团队目前正与西湖创客汇合作研发一款名叫“明眼”的APP及其配套手环。这款APP将帮助盲人解决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多个难题,目前已处于内测阶段,预计今年6月上线。
“我的梦想就是能从一个学生组织变成一家社会企业,未来我会考虑风投,但是投资人必须要接受企业盈利的35%反哺公益,这是前提。”目前,方鑫祥的创业团队已进入学校的创业园,正在期待更好的发展。
除了方鑫祥之外,此次挑战杯公益赛共有33个公益项目入围,大多项目关注社会事业,如养老、助残、环境保护、关爱特殊儿童等,公益创业的热情十分高涨。
政府搭台,学生唱戏
项目落地转化更有保障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公益创客先锋论坛上,著名公益人、《凤凰周刊》编委、“免费午餐”公益计划发起人邓飞为参赛大学生做了精彩分享。从贵州一个学校发起“免费午餐”行动开始,邓飞的公益路经历了从“免费午餐”到“联合公益”,再到“社会企业”的升级换代。
“做公益,除了情怀,还要有价值观和文化,更需要标准化流程。”邓飞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参赛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要有公益的心,还要有商业的手段。在昨日的秘密答辩环节,几乎所有的评委也都提到了“商业模式”和“公益项目如何造血”的问题。
时至今日,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已经走到了第18个年头,今年的这场公益赛也是我省“挑战杯”首次尝试独立举办,采用地方政府承办、大学协办的方式,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本次公益创业大赛的赛制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大赛新增了基层社会评委和大众公益评委,他们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评选了本次比赛“百里挑一”十佳公益创业项目。这10个获奖项目获得了由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提供的3000元奖金。
据悉,为了助力大学生公益创业,解决社会资源信息不对问题,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借助本次大赛的契机,成立了公益创投交易所,公益创业者只要通过准入评估、资质审查,就可以获得贴身服务。此外,江北区还为推进公益创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据了解,江北区每年用于社会组织扶持资金共500万元,其中,每年用于公益创投的资金支持达到300万元以上;街道级社会组织孵化园一次性给予建设补助;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零首付”登记,并给与一次性开办补助等。
资本无疑是公益项目的一个重要助推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赛中,有5个项目获得了资本方的青睐,并现场完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