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触手就能感知到温暖的城市
让江西患病女孩在异乡重获新生
十年,一棵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女孩足以成长为职场妈妈;十年,你会感慨多少物是人非、斗转星移,但有些事情一直不变,比如追求美好与爱的心。
爱,是长在心里的藤蔓。谁不希望,这藤蔓能连起一个个家庭,一条条街区,一座座城市?
公民爱心日,杭州坚持10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渴望这座城市更干净,更文明,更有爱,更美好……
近日,【快公益】记者走访了多位新老杭州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他们的体会,感知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爱心。
寻访的话题:10年间个人的变化?经历过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公益行动(事件)?最希望哪个人群(公益领域)得到关注?如何向孩子(朋友)解释爱心?杭州公益的氛围及畅想等?
他们是这么说的……

杨光(33岁,FM104.5女主播电台女主播,长期参与公益)
变化?十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有调查记者的女侠情结。
帮助群体?我们一年有300多场公益活动,关爱自闭症人群、给偏远山区儿童筹建食堂、球场……在关爱“星星的孩子”项目中,有一对7岁双胞胎女孩,让人心碎。她们的奶奶说:很多人觉得非常沮丧,我没时间沮丧,我要让自己活得久一点,教会她们基本的自理能力,哪怕以后我们走了,她们也能讨饭糊口。
解释爱心?母亲的角色能让你升华。现在我也常常和家人,带孩子一起做公益,身教大于言传。
畅想?G20在即,我们要有国际范儿,要从整治各种小陋习开始,比如乱扔烟头。

王万林(72岁,收留500多名流浪儿,被称“最美爸爸”)
变化?我还是关注流浪儿,其实已经有37年了。
解释爱心?从来没解释过爱心,但很多人都跟着我一起帮助别人。
帮助群体?我希望更多人关注老年人,让他们生活更舒适。还有服刑人员,我也愿意和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把他们从岔路上拉回来。
氛围?杭州风景美,公益氛围也很好。很多像理发师、磨刀师傅等普通人,都开始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
畅想?希望杭州未来能更文明,比如出租车里没有挡板,也不用害怕有人抢劫;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唐宇宸 (16岁,杭州十四中高中生,热心公益)
公益行动?去年圣诞节,我组织的社团通过网络义卖,用公益金买好礼物,在娃哈哈小学上了一节“感恩课”。我发现做公益真的能助人悦己。
帮助群体?现在最关注的群体是老年人,我们正在做一份调研,了解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熟悉程度,希望教会他们跟上时代,和子女距离更近些。
畅想?老年人和小孩子是我最受关注的人群,但我希望更多人关注做公益的方式,不再停留在一次义卖或支教上,而是想办法更持久、更有效。

朱炜炜(32岁,杭州公交总公司7路车司机,被称杭版“罗志祥”)
变化?我10年前刚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就改行做公交司机。
公益行动?可以说礼让行人吗?这点感受特别深,7路车从城站来往灵隐寺,经过景区,人多车多路堵。但每一次,我们让了行人后都会得到积极响应,心里由衷自豪。
帮助群体?希望孩子们能多受到关注,尤其贫困山区的儿童。
畅想?希望未来杭州公益组织多一些,能像国外一样,在公交车站台、户外大型LED屏幕上,多一些公益广告。

祝杜鹃(30岁,江西玉山县人,再障病患者)
变化?十年间,发生很多事,我病倒了。
我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去年在浙江省中医院住院,找到了完全匹配的骨髓捐献者,可出不起30万-40万元的手术费。
我给【快公益】发了《一个再障女孩的梦想》的求助信,没想到,杭州好心人都来帮我!不多久,我就募得了30多万元。后来我又大出血,媒体又通过报道,第二天就帮我找齐了需要的血小板。我一人独自在杭州,同病房病友的家属,帮我打开水、打饭打菜,足足半年多时间。今年春节,我已出了无菌舱。杭州浓厚的公益氛围,给了我这个异乡人很多安全感,真的很感谢!
帮助群体?最想关注再障病人。其实不光是再障病人,很多不大常见的病患人群,都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帮助。
畅想?希望有一天我能一口气跑完100米,一口气上两三层楼梯,气不喘,心不跳。有一天能在职业场上,奋力拼搏。能有力气到处走走,好好感受世界的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