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益资讯 > 正文
   
 
“别再捐款”让慈善食利者羞愧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5-28 14:14  来源:深圳晚报
 
 

  深圳晚报评论员 石迪

  前不久,南阳救火英雄王峰的无畏救人事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治疗其全身98%的烧伤,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昨日,其妻告诉媒体,所得善款已够手术费用,呼吁大家不要再捐款。

  王峰的救焚拯溺和妻子此时的坦诚,引来社会一致好评,不少网友表示,对于这样的受捐者,即使继续捐款也心甘情愿。如此赤子之心,无疑给社会捐款增添了诸多信心,但从捐款事宜本身来看,公众越积极主动,更加彰显正能量。

  正常的捐款行为本质上基于一种人际互信,悲天悯人的同情是这种信任的延伸。只是,现如今骗捐事件层出不穷。去年天津爆炸案,有女子假借受害者家属之名,在微博诈骗近10万元;知乎大V童谣精心策划心脏病募捐,上当人数也超过400;女子喂狗被咬,却谎报救人被咬以吸引捐款,编造情节同样涉嫌骗捐。

  这些案例不宜片面放大,但也不容忽视,其不仅透支社会爱心,也蚕食着受捐者的信誉度,最终受影响的将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以及整体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此话置于当下的骗捐语境下,别有一番滋味。

  社会捐款其实是个笼统的描述,法律上对此有慈善募捐和慈善捐赠之分。二者有运作上的差异,但都可能被私下演绎为骗捐工具,其中可控性最差的,是由慈善募捐衍生而来的网络募捐。

  近年来,不少慈善人士倾向于跳过传统的慈善机构,选择较便捷的网络捐款。许多合法的网络公益平台应运而生,缩小了捐赠者与受捐者的沟通成本。与此同时,新兴捐款形式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中间食利阶层,他们依附于人的同情心和信誉,伪装成形形色色的慈善组织或众筹企业,在款项捐收始末作祟,企图从中分一杯羹。

  这种打着慈善的幌子嗜利的,比个人骗捐更加猖獗,也更难防范。组织化的骗捐,显然洞穿了公序良俗的底线,暴露出诚信短板的同时,也凸显了募捐领域的监管短板。

  兹事体大,新通过的《慈善法》依然强调了募捐组织合法合规的必要性。因此,社会捐款绝非法外之地,就非法违规募捐的监管而言,需要加强"在场侦查",对于受骗者的投诉,形成即时反馈机制,并启动相关调查,防止更多人受骗。

  社会捐款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整个民族的良知,对于个中觍颜欺世的勾当,既需要王峰夫妇这样的坦诚,也需要严苛公正、施行到位的监管。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别再捐款,慈善,食利者,羞愧,深圳晚报,评论员,石迪,前不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省慈善协会启动慈善进社区项目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陈夕华爱心公益画展在宁举行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