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图))
“应该有这样一个集体,让我们汇集全社会的力量,通过有公信力的媒体携手有责任感的人士,来发掘、传递、弘扬我们身边具有正能量的普通人和平凡事。”王崇和说。
6月22日下午,由中国公益研究院等发起的“2015华人创新公益行动评选”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晨报联合阿里公益发起的“天天正能量”项目,获2015年度十大杰出创益项目奖。昨日,北京晨报记者对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开放平台总监王崇和进行了专访。
天天正能量,以创新的方式扬善抑恶“荣誉,属于每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并非单个的获奖者或者受助者,而是一次正能量传播、一次公益行动背后,有多少人的参与,多少人的接力。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一种时尚。”王崇和说。
“2015华人创新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活动最终共收到300多个参评项目,涉及关爱自闭症儿童、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多个领域。最终,经过网友投票和评审团评选,“天天正能量”、“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饥饿24小时”、“去远方学手艺”、“抗癌公社”等10个项目脱颖而出。
其中,“天天正能量”是唯一一个以奖励和弘扬正能量为宗旨,并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的综合性公益项目。评委会为“天天正能量”撰写的颁奖词为:他们相信人性的美好并未缺席,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他们重奖凡人善举,联合全国100多家主流媒体,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裂变式的传播扩散;他们发起多项倡导性的公益活动,使快乐公益、人人公益成为现实;公益路上近三年的坚定前行,他们已累计奖励正能量人物2200余人次,发放正能量奖金2400多万元。他们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社会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给予更多人做好事理直气壮的勇气和信心。他们让真更动人,让善更坚强,让美更持久,让爱更有力。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振耀对“天天正能量”项目予以高度评价,“天天正能量,以善与美连接媒体和社会大众,以创新的方式扬善抑恶,于细微处影响并改变着社会风尚,功德卓著。”
“互联网+”带来的是动态的、长期的挑战
真善美,是永不过时的普世价值。在阿里公益人的心中,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善心,公益就是为了唤醒它,只有爱与善良的觉醒,才能生发出更多不约而同的行动,而当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带来的必然是社会和环境的促进和改变。
王崇和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当一个人的眼睛是光明的,这世界便不黑暗。天天正能量’发出的奖励已超过千万元,很多笔奖励都被转捐了出去。我们不知道每一笔奖励最终都到了哪里,但相信正能量是一个环,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我们发出的每一笔奖励都是撒向社会的一颗善的种子,而这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淘宝会员一直被贴上“剁手党”或“败家”的标签,事实上,在他们点击购买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了公益行为。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2015年通过阿里巴巴提供的系列公益产品参与公益的人数达到了2.7亿人,累计参与公益30亿次,直接产生捐款1.9亿元。
在王崇和看来,这些数字是阿里巴巴长期倡导“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果。人们总说要公益创新、公益颠覆,其实好的公益必须和生活紧密相关,最好是无缝衔接。阿里巴巴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了如此多人的生活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也给公益带来了改变。
王崇和称,今年,除持续推进奖励正能量人物外,主要着力在“君子观水”和“公益大数据”两个大项目。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开放平台将继续在水资源保护领域发力,以“君子观水”为主题,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观水活动,进而打造“中国观水节”;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开放平台计划依托阿里云强大的数据技术支持,充分整合社会上的正能量及与公益领域相关的信息,进行数据整合、挖掘和分析,以此来不断优化天天正能量的公益模式,进而为全国公益机构的活动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王崇和表示,“互联网+”带来的是动态的、长期的挑战。阿里公益一直依托新的技术手段,寻找用户最适合介入的公益模式,让阿里的理念能更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个人。也希望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和传播,通过典型人物故事的挖掘和讲述,让一些本应被珍视却不被提及甚至遭受质疑的品质获得大家的认可,也让匆匆忙忙的中国人能走得慢一些,多听听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