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谢伟锋:有爱不在年高,慈善不问年少)
2016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宋逸之,不幸被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但幸运的是,他成为“星威爱心基金”的救助对象,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爱心的种子。(7月2日荆楚网)
“呼吁年轻人不要把爱心停留在想法上,一定要踏出实践的那一步,不管是做义工,还是捐出零花钱,都要把自己的爱心付诸行动。”——这是关乎慈善和实践的有感之言。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叫做王星懿的16岁女孩。
在王星懿的背后,是一个叫做“星威爱心基金”的慈善力量。有爱不在年高,慈善不问年少,这个爱心基金的三位创始人都是豆蔻年华。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仅23岁,这也刷新了湖北省青基会的基金发起人年龄最小的记录。
爱因斯坦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因此,才会有慈善是高尚人格真实标记的共有理念。当然,慈善也是财富另一种社会分配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也才看到了更多关乎比尔盖茨、马云等巨富和慈善的亲密接触。不过,如果把慈善仅仅定位到财富或者阅历的同等水平线上,这也是一种偏颇。它关乎于更多人的力量,更在于一种年轻后来者的接力之势。此种语境,就正如“星威爱心基金”logo体现地那样——两个逗号组成一个爱心,六个爱心汇聚在一起,“爱心在路上没有止境”的温暖寓意和青春朝气,跃然纸上。
爱心,慈善,就像星星,很多人却很渺小,但把这些星星汇聚在一起,力量就会很大。“星威爱心基金”另一位23岁的支持者陆志威就说到“一分钱也好,一块钱也罢,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就行,不要悲情苦情,把爱心传递下去,这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陆把慈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维表达地很到位。同时,他也把爱心基金更深层次的问题说得很明白,那就是如何走得更远,怎样“把爱心传递下去”。这一点,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启示应该来得更大。
爱心基金,并不简单等同于一次性捐款。它的要义,更是一种体系的资源运转。这是一项不仅耗费时间,且更需要影响力和运作力的“双轮驱动”。星威爱心基金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从7月2日举行的现场公益慈善拍卖所凑得。两轮的公益拍卖,分别是李大双、李小双签名运动服、名画等珍藏级物品,以及武汉新港地产提供的精装公寓一套。这也是社会、企业在“星威爱心基金”的牵手下所促成的小范围的氛围和风尚。这是个好头,不过,“星威爱心基金”接下来的路,需要更多人,尤其是像王星懿、陆志威这样的年轻人“一分钱也好,一块钱也罢”参与其中。
慈善,这种社会力量在中国已踏出了它坚实有力的足音。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像王星懿、陆志威“星威爱心基金”这种年轻力量的呼之欲出。慈善,它不仅温暖当下,更滋润着长远。年轻人在其中,更有着自己的应有之义。此种维度,就正如“星威爱心基金”说得那样——有你,有爱,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