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益微创投这样“四两拨千斤”
微创投凝聚文明力量
公益创投帮扶残疾人
苏州市吴江区亨通梦想残疾人艺术团于2014年7月成立,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也是一个鼓励、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才艺、搭建艺术平台的公益性社会组织。2014年、2015年,艺术团的两个项目均入选吴江区公益微创投。
“艺术团的日常开销比较大,参加公益创投项目,我们获得了十几万元的扶持资金,还接受了专业团队的指导,运营更加规范化,有了更大的公益舞台。”艺术团发起人、理事长朱一林说,自成立以来,该团深入社区、学校、农村等地,已演出近40场,惠及约8万名观众。
这,是公益微创投在吴江凝聚文明力量的一个缩影。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基层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一方面,政府人力有限,原有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服务手段不能很好地满足百姓需求,却又不能指望不断扩充编制、人员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做志愿服务在吴江蔚然成风,各类“草根”社会组织层出,但组织自身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资金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急需来自外界的“第一推动力”。
公益微创投恰好扮演了“第一推动力”的角色,像一条纽带、一个链接点,将政府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的力量,在培育壮大创新性优秀公益社会组织的同时,帮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共同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城市的角角落落。
在吴江,区民政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部门”。2012年,该局首开先河,发布了《苏州市吴江区首届公益微创投活动方案》,面向全区社会组织公开征集为老服务、助残服务、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以及其他公益等五类小型公益创投项目,计划安排100万元福彩公益金,培育一批优质公益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科长吴昊介绍,首届活动共有“阳光爱老家园”等5个项目入选,其中有3个聚焦为老服务,另外两个指向助残服务,类别和参与主体都相对单一。
接下来的几届,入选公益微创投的项目慢慢多起来,申报项目的社会组织也越发多元。项目多了,涉及的服务范围也就变广了,质量提升,创意味儿越来越浓。这些细微变化让吴昊信心十足:“自第三届起,我们开始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具有专业社工知识和经验的团队承办微创投项目,全程给予专业化指导。”苏州市乐仁乐助公益发展与评估中心曾中标承办第四届微创投,今年又参与了竞标。与此同时,它还是吴江公益园的运营管理机构。该团队项目主管丁忠旭说,有联系的两者同时进行,有利于帮助公益园内的年轻组织更快成长。
一石激起千层浪。继区民政局之后,区文明办和区妇联也结合各自部门特点、社会需求,相继开始举办公益微创投活动——志愿服务公益创投、妇女儿童家庭公益服务项目微创投。
“志愿服务公益创投活动是2013年启动的,涉及范围比较广,征集扶持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有利于文明创建、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区文明办工作人员李超介绍,几届开展下来,活动影响力逐渐扩大,志愿服务趋于项目化、规范化、品牌化、多元化。“最多的一届申报了49个项目,27个入选,传统类、创新类服务兼而有之。一些特别优质的项目,我们还推荐到苏州去参加市级的微创投活动,每年都有三四个项目能入选。”
外来工子女想要进行心理咨询,吴江区心理协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维护”项目可给予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有意于创业就业,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妇委会“赢在大学”项目可以提供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计划;想要参观农村,不妨参加吴江日报社举办的家在苏州·乐居吴江——“看魅力城乡 看文明成果”吴江万人赏美活动……
如今,开展公益微创投的政府部门在增加,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释放出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