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圆梦486——
中华儿慈会“拉勾勾儿”公益项目将创新素质教育课带进希望小学课堂
2016年7月18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拉勾勾儿”公益项目组,来到河北省龙门所镇希望小学。汇聚全球慈善人士的爱心,为龙门所镇的中小学生送去丰富的文体学习物资。同时,携手北京石成体育有限公司的教练团队带来专业、创新、定制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龙门所镇当地经济欠发达,希望小学里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拉勾勾儿”公益项目组了解到这些中小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温饱的基础救助,更需要有益健康成长的素质课程和兴趣引导。

经过2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与北京石成体育有限公司的专业教练团队们共同定制了一套适合当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救助课程方案。

在救助活动当日上午,中华儿慈会项目官员刘欣华女士与当地县领导在捐赠仪式上讲话,并一同为“拉勾勾儿”梦想教室揭幕,梦想教室是“拉勾勾儿”公益为各地困境少年儿童开创性的定制救助内容之一,旨为能引导学生们能发现自己的艺术天分,并由专业的老师进行辅导。本次梦想教室就是为了开发学生们的美术兴趣,并捐助全套美术学习用具书籍等。



“拉勾勾儿”公益和北京石成体育有限公司的教练团队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套预防外界侵害(包含性侵害),各种意外灾害自救的互动游戏课程,领队告诉我们,因为留守儿童是未成年意外事故和受侵害的最大主体,这套课程就是为了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紧急自救,将伤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拉勾勾儿”公益通过与当地老师开展座谈,发现了提高初中年级组学生的团队意识很重要,尤其是主动沟通能力及分享精神是救助课程的核心。在素质课程中,加入了“团队GPS寻宝”“穿越电网”等新颖的游戏环节,在游戏中学生们领悟了团队及沟通的重要性,并且乐于与小伙伴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成就。


在学校的领导的感谢声和中小学生们的欢笑声中,本次中华儿慈会“拉勾勾儿”公益救助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拉勾勾人”将特有的三段式救助模式,定制化的运用于救助学校中,在满足基础学习物资救助的同时,更让困境少年儿童学会自我保护,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在心里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共同“拉勾儿”茁壮成长!

“拉勾勾儿”公益将更多链接多元新兴文化,将爱的种子播种于各个角落。
“拉勾勾儿”项目

项目名称:“拉勾勾儿”项目
项目概述:致力于救助困境少年儿童(包括留守、贫困、残障、病患儿童等)。实施三段式组合救助模式——学习、生活物资救助、基础文体设施救助;文化体育互动交流演出等;并进行基础生存技能培训、困境少年儿童生活心理问题干涉性培训及兴趣技能培训等。
项目目标:“拉勾勾儿”项目在帮助困境少年儿童完成基础生活、学习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自强自立,树立正确、健康、阳光、科学的社会主义青少年价值观,努力减少困境少年儿童的意外伤害、自杀风险及潜在犯罪风险。
项目愿景:“拉勾勾儿”项目的宗旨是汇聚社会各界慈善人士与困境少年儿童拉勾儿承诺:互助互爱,分享快乐,分享爱,传递正能量。
执行地点: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和幼儿园。
活动领域:困境少年儿童
资金用途:“拉勾勾儿”项目计划以学校和幼儿园为项目实施地,每年每个救助目标救助金额为10万元,首年度计划救助目标5个,年度救助预算50万元——学习生活物资、基础文体设施物资救助;文化体育类互动交流演出等;基础生存技能培训、困境少年儿童生活心理问题干涉性培训及兴趣技能培训等。针对每个救助目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具体救助行动。

“拉勾勾儿”公益将更多链接多元新兴文化,将爱的种子播种于各个角落,让更多年轻人乐于关注并参与公益!
进入捐助地址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