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吱吱作响的门,一口棺材映入眼帘。老人平时舍不得花钱,好不容易攒下钱,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下这口棺材,但老人依旧愁眉紧锁,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谁来抬棺?
入土为安,老人想要的真的不多。

卢贤贵,73岁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
2014年7月7日18点42分,卢贤贵和儿子通了最后一次电话后,儿子就失联了。老人把这时间记在本子上,想儿子时,老人就想法子给儿子打电话,但每次都是无法接通。
▼

贺养信,74岁
“我就靠这三碗面的饭量活着呢!”
贺养信每天要吃三碗面,他妻子长期卧病,儿子失踪,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扎扫帚卖钱,上山的路崎岖难行,他5点要爬到海拔2000多米陡峭的秦岭割箭竹,再背着重达百斤的箭竹步行回家,往返20多公里。
▼

焦昌培,83岁
焦昌培的老伴过世35年,他和4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患病,一直没有成家。老人家里没电没水,他平时走三小时山路捡拾柴火,儿子就去山下的沟里提水,父子两人劈柴、生火、做饭,维持着基本的生活,父子俩从来没有看过电视。
▼

李银狗 71岁
日复一日,这群老人被时间遗忘在角落里。 李银狗也觉得,就这样凑合过完这辈子。
“抓只麻雀还得一把谷子呢,家里穷,拿什么娶媳妇,又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我”
李银狗今年71岁了,打了一辈子的光棍。现在的他住在和他岁数差不多大的老房子里,一个人种菜,一个人砍柴,一个人马马虎虎地活着。

每年冬天,老人会在大厅里点起篝火,抽一支旱烟,望着门外,发发呆,就这样度过漫长的冬季。

“一把年纪了我还没用过电。”
老人平时的照明是一盏老旧的煤油灯,年年岁岁,煤油灯燃起的烟,将灯台附近的土墙都熏得黑亮。

不过,最近村子里来了一群奇怪的人,搅动着李银狗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
这群人来到老人屋前,带着一块奇怪的板子,说要给老人通电,老人瞪大眼睛,愣了几秒,好久没有反应过来。

这群人拿着一大堆东西,开始捣鼓起来,老人看不懂,站在一边,双手搓来搓去,有点儿干着急。

“好,好,好......”
装好后,老人拉了拉灯绳,一盏白色的灯亮了起来,房间瞬间被光充满,老人有点语塞,只是一直重复“好”字。

透过灯光,隔着煤油灯台,李银狗老人把陪伴着他71年的煤油灯轻轻吹灭。

像李银狗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正好,“帮你去看爹和娘”也想帮助更多。

2016年4月,长江商学院EMBA26期5班的71名同学和班主任老师共同成立长江265公益基金,将联合各地方公益机构和媒体发起针对大山里留守老人的“帮你去看爹和娘”公益项目。
项目计划2016年会在陕西、贵州等地开展项目试点,陕西项目已于4月启动,6月开始执行,目前已发放了一批基础生活物资,受益人数50人。
今年洪灾肆虐,山村一夜大雨导致水漫石桥,越野车无法上山,志愿者们肩扛手提地送达物资,吊桥下发黄的山洪奔腾而下,一条小狗主动带路。

“这是好棉花的!”
老人的被褥都是专门定制的,每次送物资,老人总是争着翻看新被子。

除了新的铺盖和床单被罩,每位老人还能领取了三大桶油、12袋米和3袋面,这些米面油可以让老人安心度过下半年,无需担心吃食。

项目还计划为部分留守老人提供收音机、手机、电视机等设备,加强与他们外界的联系和沟通。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家属,“帮你去看爹和娘”会开展养殖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扶持,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生活收入,并组织留守老人家庭团聚活动,加强亲情,倡导感恩与责任。

项目组还会扶持留守老人的子女,为当地的留守老人定期提供生活物资采购、家务、陪伴等钟点工式的养老服务,解决山村老人无法实现集中养老的需求,对山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的现象也有一定缓解。

“帮你去看爹和娘”要走的路还有很长,需要逐步实施,也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多的项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