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坐在北京家里的沙发上。房子不大,但很舒服,手边有一杯咖啡,静静冒着热气,大热天的,开空调喝热咖啡,奢侈。

中午才从火车上下来,连着几天连轴转我倒一点不觉得累,心里只想快点回来,把自己看到的都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记忆就淡了。

五天的时间,我们跑遍了大半个贵州省。刨去游玩、休息和在路上的时间,我们大概在我们所探访过的地方呆了两天。凡是我们到过的地方,我们都受到了盛情的招待,当地政府和团委一起出动,只因我们是资助人,我们资助了那些贫困的家庭。然而公益,并不是只出钱就可以。我们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的拾穗行动,是一项用独特的方式举办的公益活动。除了对口捐助贫困孩子之外,我们还会定期组织探访,为了能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所捐助的家庭的情况,孩子的情况,诸如此类。

此行贵州,我们在思南县和纳雍县逗留,问候了三户家庭。家庭的情况,与我所想差别不大,但是等到这些事情真正摆在眼前,也许许多人都会默然,无力去面对可怕的真相。


我们所到的第一家,在思南县偏僻地方的山腰上。15岁的圆圆跟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

圆圆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无力支持家务,见到我们这么多人来,她显得很开心。而父亲再娶之后就不知所踪。奶奶说起这些的时候,泣不成声。

他们的小屋,墙上的广告格格不入,添了一丝凄凉。

屋门无法蔽户,门上的钉板七零八落,像骨折病人的夹板。

屋顶用旧褥子制成,遮盖不到屋顶的角落,遇上刮风下雨的时候,这屋顶大概起不到一丝作用。

然而,就是这双腿,却几乎撑起了家里的所有。
来到这里之前,根本不能想象中国还会有这么贫穷的角落。问起圆圆的学习,她说她自己学习很好,但是每次上学都要往返15公里的山路,所幸不是每天都要这样走。当大城市里的人们为了运动量辗转于健身房和操场之间时,这些小朋友们还在用着最艰苦的方式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我无法想象,15公里的路,要走四个小时,往返即为八个小时。一周一次,一年刨去寒暑假为48周,就是384个小时,整整十六天。一年中,圆圆有16天的时间要花在路上,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天方夜谭。

与我们同行的大哥哥,拿出了一些书给圆圆。她连声说着谢谢低着头接下了书,眼睛里闪烁着光辉。问起她想考哪所大学,她回答:“北大。”

离开的时候我父亲眼里有泪光。不仅是感动,更是惋惜。这么好的女孩子,不该受到命运如此的折磨。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他们有个光明的未来。这话听上去甚至很老套,但是却切合实际。改变整体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帮助一家人,我们还是有能力做得到。

法国作家、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在他的诗集《夏天集》中写道:
在这个隆冬,我终于知道了,
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这一家人,是我们所见过的最艰苦的一家。而我们知道,拾穗行动的伙伴们也知道,比这还艰苦的家庭,还有更多。
在探访的过程中,我不断听到与我们同行的伙伴们对那些孩子们说:“你们要坚强,你们要努力”。不坚强起来就没有希望,不努力也许就没有明天。没错,他们要坚强起来,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过早地经历风风雨雨。那我们,就不该坚强了吗?

更该坚强的,也许是我们。
我们应该坚强起来,
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自己,
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应该坚强起来,
才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些,
才能去到更远的角落。
公益的路,很长很长,
现在的我们,还不该悲伤。
和拾穗一起,
和我们的公益伙伴一起,
走下去,改变这些。
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也是我们的中国,最柔软的角落。
欢迎你们。

拾穗行动针对的是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的单亲失依儿童,每人每年补助2600元。
2015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宁远发现了数百名这样的孩子,当晚我在微博上发起了拾穗行动,倡导一个城市家庭对接一个事实孤儿,每月提供200元生活补助,再加一个200元的新年红包。
凡捐款2600元的,
就成为拾穗公益合伙人,
和我们一起并肩行动。
希望可以和你一起,
为了更多的单亲失依儿童,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