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李平贵做客市民大讲堂,与听众分享热心慈善、助人为乐的故事 记者刘斌 摄
“社会需要我,这是我的幸福,也是我做事业的动力。”这是湖北福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昨日,李平贵登上市民大讲堂,分享自己白手起家、热心慈善、助人为乐的故事。
“别人不愿做的我都肯接,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
“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社会和朋友的帮助。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事业,我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今年50岁出头的李平贵说,自己小时候一直过着苦日子,“酱油泡饭”和“辣萝卜”,是童年最深的记忆。
李平贵的父母1949年从河南到武汉讨生活。家里有8个孩子,李平贵排老七,日子过得很苦。初中毕业后,他跟着父亲一起做过烧饼,踩过三轮车,做过苦力,还南下打过工。
2003年,武汉正是大建设时期,到处在搞建筑,李平贵跑了近1个月做市场调查,发现土石方建筑前景可观,且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很快,他成立了欣禹土石方工程队,团队只有七八个人,办公室也不到10平方米,大家租来挖掘机就做了起来。
土石方工程市场虽大,但竞争激烈。李平贵回忆,第一年几乎接不到活,只能靠为工地运土方赚点生活费,运一卡车土方只赚10元钱。“别人不愿做的我都肯接,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这点苦不算什么,何况有事干总比没事干强”。
李平贵说,因为经营讲诚信、注重口碑,工程越做越大,“以前我一个工地一个工地上门找活干,到后来,别人主动上门找我做事”。
2008年,李平贵拿下武汉长江隧道江北通道的土方工程项目。工程耗时久,工程量大,且利润微薄,先期进入的企业不愿做了,李平贵却大胆地接了下来。他说,为了如期完成任务,他和工人一起睡工棚、啃馒头、喝凉水,不分昼夜赶工。最终,这块硬骨头被顺利“啃”下了,李平贵的公司也在业内一炮打响。
“阳光总在风雨后,总是先苦后甜的。”李平贵说,做工程吃过的苦还有很多。比如做昆明新飞机场工程时作业条件恶劣,二七长江大桥引桥工程最紧张时日夜赶工……如今,李平贵的福珍公司已经形成集团化发展的模式,拥有鑫盈通搅拌站、砂石运输队、物流公司以及自己的运输码头。
舍弃了很多“享受”,但得到了做好事做善事的快乐
“我的第一桶金,三分之二都捐了出去。”李平贵说,2004年他先后4次到省残联捐款共达3.24万元。
李平贵反复说,自己做慈善,很大程度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在我心目中,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说,父亲自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1998年抗洪时,主动去火车站煮粥做包子,无偿发给受灾群众。
“我的公司‘福珍’两个字的含义,就是幸福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李平贵说,自己一直这样对员工讲,希望他们也能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2008年雪灾,眼看几千名旅客和农民工滞留在金家墩客运站不能返乡,李平贵带着员工连续几个夜晚,免费为旅客送去包子和鸡蛋;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福珍公司的员工先后捐出40余万元善款……这些年,李平贵和福珍公司踊跃参加助残、助学、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捐款捐物300余万元。
福珍公司一位71岁的退休员工说,自己在福珍工作了10年,见证了李平贵奋斗的不易,武汉的许多重大工程中,留下了福珍员工的身影,公司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团结拼搏,始终保持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才走到今天。
“这些年有舍有得。”李平贵说,自己舍弃了很多“享受”,但得到了帮助他人、做好事做善事的快乐,这些都是值得的。
“刚开始我真的不理解,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为什么要捐给别人?”昨日在现场,李平贵的妻子说,以前有些不理解丈夫的行为,后来自己也尝试着去参与一些捐助和爱心事业,越来越体会到李平贵说的“能够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这句话的真义。
9岁的女儿李思想落落大方,今年儿童节前夕,她还作为“小小外交家”的代表,登上过市民大讲堂。李思想说,爸爸常说,她长大了也要用心去帮助别人。今年暑假,她就去宁夏结对了一名贫困家庭的小姐姐,以后自己会用压岁钱和做家务攒的钱,帮助小姐姐。“爸爸妈妈在我心里种下了奉献的种子,我会让它茁壮成长”。
链接>>>
受助者:不认识这个叔叔,但谢谢他
现场,小男孩豆豆(化名)一蹦一跳和妈妈走上台。豆豆妈妈说,他们专门来到现场,感谢李平贵的帮助。去年1月10日,豆豆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一家人一筹莫展。李平贵知道后,很快帮助组织募捐,募集了14万元善款。目前,豆豆情况平稳。
主持人问豆豆:“以前见过这个叔叔吗?”豆豆回答:“我不认识这个叔叔,但是谢谢他。”
另一位受助人张先生夫妇是福珍公司的普通员工,前几年张先生的妻子突患尿毒症,不算富裕的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李平贵得知情况后,很快送去10万元,在他帮助下,张先生的妻子做了肾移植手术,如今逐渐恢复。
“我当时看她脸色又黄又黑,心里真的很难受。”李平贵说,自己只是尽一点微薄之力,帮助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身边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更要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