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元绯扶着管子练习走路,每一步都很艰难。

瞧这一家子,人穷志不穷啊!

滑板车是小元绯的玩具,也是她的交通工具。
14年的就医路让这个家庭一贫如洗,然而,在暂时不能手术后,这家人却将6万元捐款捐给了红十字会。他们说:“还有比我家更穷、更需要帮助的人。”
第一次手术
收到16万元捐款
2002年 杨元绯在施甸县太平镇地理村呱呱坠地,刚一出生,家人便发现她双足内翻。14年来,她没能站起来走过一步路,一直坐在儿童滑板车上“行走”。父母觉得孩子越小做手术越好,于是刚满月便抱着她到保山市人民医院求医。原本以为只是双足内翻,做完手术就好了,可当检查结果出来时,一家人都惊呆了——杨元绯还身患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脊柱侧弯、双髋脱位、脑积水、肾结石等多种疾病。随后,一家人辗转保山、昆明多地,跑了不知道多少家医院,但始终没能治好小元绯的病。
2013年8月 施甸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到她家调查得知,杨元绯患有多种疾病,是个无法行走的残疾人。
2014年2月 在施甸县红十字会的组织下,杨元绯与13名儿童一起到北京一家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医生发现,真正危及杨元绯生命的是她出生以来就带着的重度脊柱侧弯。随后,在施甸县红十字会和北京腾冲同乡会的帮助下,杨元绯在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了重度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第一次手术,但手术费需要19万元,这让杨元绯一家一筹莫展。北京腾冲同乡会当即发起了“救助杨元绯”的捐款行动,筹得善款16万元,帮助他们解决了大部分困难。但这次手术只是第一步,医生告诉杨元绯的母亲董国凤,“脊柱纠正手术,现在她体内钉着钢板及18颗钢钉,完全治愈至少还得经历8~10次大型手术。”
第二次手术
“轻松筹”筹到61290元
今年,眼看第二次手术的时间就要到了,可这个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早已是家徒四壁,拿不出钱了,手术费在哪里啊?当过乡村医生的董国凤找到施甸县红十字会求助,施甸县红十字会和县残联到杨元绯家调查了解后,再联系医院评估,结论是需要6万元手术费,于是施甸县红十字会发起了微信“轻松筹”捐款活动。
今年2月14日,施甸县20多位爱心人士组建了施甸爱心联盟,并派代表看望了14岁的杨元绯,给她送去了4500元捐款。
截至5月6日,微信“轻松筹”共收到捐款61290元。
7月19日,杨元绯一家满怀希望抵达北京市儿童医院,准备做第二次手术,但骨科专家认为时机不成熟,建议两年后根据恢复情况再考虑做手术的时间。
感人举动
将6万元捐款捐出去
杨元绯和父母回到家后,一个喜讯传来——大姐杨云雁被吉林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录取啦!可短暂的喜悦过后,问题又来了,大姐的学费、路费怎么办?杨元绯也要上初一了,也需要钱啊!思来想去,董国凤和丈夫决定,找亲戚朋友凑大女儿的学费,不能动用那笔捐款!更难得的是,通过“轻松筹”本来募集到61290元,但扣除手续费之后不足6万元。征得女儿杨元绯的同意后,董国凤将捐款补足为6万元,捐给了施甸县红十字会。
董国凤说:“大家捐钱是为了给我小女儿做手术,手术没做成就不能用。虽然我家没钱,但是把捐来的手术费拿去供女儿上学,这不合适。还有比我家更穷、更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把6万元捐出去先帮他们!等哪天元绯能做手术了,再向施甸县红十字会及社会爱心人士申请援助吧!”
施甸县红十字会会长蒋红梅表示:“杨元绯第二次做手术时,如果经济实在困难,我们会通过社会捐款,帮助这位爱学习的孩子!”
心中有梦
爱笑女孩想当歌手
杨元绯一直站不起来,但这没有挡住她的求学路。母亲董国凤说:“我家元绯和同龄的孩子没啥区别,她也是正常年龄入学的。只是手术那年休学,所以才晚了一年上初中。”
上小学时,杨元绯的家距离学校只有两公里多,董国凤每天都要往学校跑上三四次,照顾杨元绯上厕所、吃饭。如果有事去不了,杨元绯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元绯打饭、上厕所。多年来,杨元绯的成绩在学校都名列前茅,班主任董进良说:“她乖巧懂事、坚强乐观,面对困难总是灿烂地笑着。虽然一身病痛、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一路走来,杨元绯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不缺课,对学习、对生活毫无怨言。她爱学习,喜欢静静地坐着看书写字,在无尽的知识海洋里徜徉。”
8月30日,杨元绯到距离家12公里的太平中学上初一。董国凤说:“我准备到杨元绯读初中的太平街附近做点小生意,照顾她,让她更好地学习。”
这个令人心疼的小女孩略显羞涩,当她给我们唱《感恩的心》、说长大后想当歌手时,很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